秋意漸濃,天氣微涼。重慶巫溪縣文峰鎮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里,村民王珍正小心翼翼地剪裁一根根試管苗,把節段移栽至新的培養盒中。“別小看這些試管苗,培育一年多以后,它們就能變成優良種薯。”
巫溪地處大巴山深處,山高峽深,九山一田。雖產業基礎薄弱,但獨特的山地小氣候適宜種植馬鈴薯。近年來,巫溪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發展馬鈴薯種植、加工等綠色產業,走上產業強、農家富的振興路。
“土豆好不好,關鍵在種子;種子怎么樣,關鍵在脫毒。”巫溪縣薯光農業科技開發公司生產部部長梁峰銘介紹,馬鈴薯自身攜帶的病毒會通過種薯傳到下一代。過去,當地農民通常會把上一年收獲的馬鈴薯留下一部分作為種薯,以致病毒累積,品種質量下降、馬鈴薯減產。“我們利用生物技術從優質種薯中分離出不含病毒的馬鈴薯莖尖,莖尖在試管內通過無土栽培技術長大后,形成試管苗,通過三級繁育,從原原種到原種,最后獲得良種。”梁峰銘說。
據巫溪縣農業農村委主任詹亞軍介紹,巫溪成功篩選出適合西南地區種植的早熟、中晚熟品種20余個,部分適宜新品種最高畝產達3000公斤以上,畝產提高30%,畝均效益提升600元以上。改良品種現已輻射重慶周邊馬鈴薯主產區及四川、陜西等地,累計推廣面積300萬畝以上。
憑借優良品種,巫溪農戶錢袋子越來越鼓。
“來看看我今年收的土豆,個頭很大嘞。”在尖山鎮大包村,村民王先剛笑盈盈地展示豐收成果。去年,他家套種8畝馬鈴薯和蔬菜,較往年增收9200元。雖然現在還沒到種植季,王先剛卻不時往地里跑,“還有幾個月就要種新的了,我要比去年收得還多!”
在大包村,王先剛等村民共種植馬鈴薯3000畝。當地政府引導村民采用地膜覆蓋技術,通過增溫保濕、保墑保肥及土壤疏松,讓馬鈴薯平均畝產從1350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化肥、農藥使用量卻減少30%。如今,巫溪已種植馬鈴薯商品薯35萬余畝,帶動8萬余戶農戶致富增收,戶均增收3000元。
為了讓“土豆”變“金豆”,巫溪做實深加工產業。目前,巫溪已組建12家馬鈴薯加工企業,研發馬鈴薯面條、饅頭等主食和薯條、薯片等休閑食品,建成年產2萬噸“兩薯”淀粉、1000噸粉絲的自動生產線,產品暢銷湖北、陜西、四川等地區。接下來,巫溪將新建馬鈴薯加工產業園,開發曲奇餅干、巫溪洋芋酥、洋芋燜飯等產品。
巫溪注重培育“巫溪洋芋”品牌,挖掘品牌文化價值。巫溪建設馬鈴薯體驗館,舉辦豐收節、廚藝大賽等活動,依托馬鈴薯農業產業園,在徐家鎮、文峰鎮、尖山鎮等地打造3條鄉村旅游路線,帶動全縣發展農家樂50余家,構建集觀光、美食、購物于一體的消費產業鏈。
著力培育茶葉、中藥材、特色水果等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巫溪推動紅池壩景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國家5A級景區,有序推進蘭英大峽谷、大寧古城等重點景區建設,加快實施一批文旅、林旅、農旅融合項目和康養結合項目,助推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2021年,全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3元,同比增長10.7%。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