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的衛星過頂江南造船廠上空時候,拍攝了一組衛星圖像。宣稱中國福建艦出現了大問題,福建艦的飛行甲板,似乎出現了裂痕,而且是很大的一道“裂痕”!其言辭無不在向人說明,中國福建艦的質量不行。
(資料圖)
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需要說明的是,衛星距離山東艦起碼幾百公里遠,我們從30層高樓看一個人都是和螞蟻一樣,福建艦航母甲板板長320米,寬78米,衛星拍攝的這道裂痕起碼寬度達到數米,長度則超過了20米,如此巨大的一條裂痕,已經不能說是豆腐渣了,可以說創造了半個世紀以來軍艦制造的另一大奇跡。所以軍迷看到美國衛星發布的照片之后都笑了。
要知道的是,航母的甲板作為艦載機起飛的平臺,是航母最為核心的地方之一,因為海水對艦船腐蝕特別厲害,會嚴重影響艦船的速度和防護能力,所以要具備抗海水腐蝕的能力。
一般鋼鐵都帶有一定磁力。由于地球本身是有磁場的,一般低磁鋼鐵制造的艦船用久了,會受地球磁場磁化,產生磁力。磁力對軍艦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為這容易被敵方磁力探測儀偵測到,或受到敵方磁性水雷等武器的攻擊。因此,軍艦用鋼,磁力越小越好。
除此之外,它需要承受數十噸艦載機的沖擊摩擦,又要經受發動機尾焰數千度高溫的炙烤,在戰時還要能夠抵御一定的炸彈爆炸輸出,屈服強度(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要求在500MPA以上。因此甲板鋼,厚度為40~50 mm,要求不 平度達5 mm/m 以下,不然會影響飛機升降的質量, 而且板面越大越好,盡量減少焊縫 ,因為需要能夠支持飛機的起飛降落。
因為要同時滿足如此多的苛刻要求,所以航母用甲板鋼超過了任何一種軍用艦船的鋼材品質。中國在進行遼寧號的修復改造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甲板鋼的鍛造技術,是美俄之外的第三個國家,山東艦使用了國產甲板鋼,已經說明了中國甲板鋼技術的成熟,也就是說,福建艦在使用成熟技術的情況下,甲板出現裂縫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除此之外,福建艦停留在船塢之中,不僅是美國衛星可以拍攝到,甚至過往船只、飛機都可以看到福建艦,要是有問題,早就被曝光了,然而迄今為止,除了這次之外,網絡上從沒有福建艦甲板問題的帖子和圖片。
那這是美國衛星造假嗎?除了造假之外,還有這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是甲板上放置的一些物品,在衛星成像之后畫面失真,看起來就像是裂紋一樣。現在福建艦還處于系泊試驗階段,艦上的一些設施還沒有完全安裝到位,還是一個“工地”,那么甲板上放置一些物品,也是完全可能的。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涂層龜裂,這是最有可能的一種。我們知道,航母的甲板,會鋪設多層涂層,包括防海洋環境腐蝕涂層、防飛機火焰涂層等。飛行甲板涂料主要由防滑粒料、成膜樹脂等組成。飛行甲板常年暴露在嚴酷的海洋環境中,甲板涂料需要有良好的彈性和柔韌性,并能適應晝夜溫差和季節變化,造成鋼結構熱脹冷縮形變。若甲板涂層的彈性和柔韌性不足,這種形變必然會導致涂層開裂、剝離和脫落等破壞。
福建艦還處于系泊試驗階段,涂層還需要經過測試,有些地方需要厚涂,有些地方需要加固,涂層開裂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實際上,早在中國山東艦入水的時候,這種言論美媒就已經放出過一次了,美媒放出衛星圖,造謠我軍山東艦甲板上輔助起飛的導流板位置和著陸帶,出現十分嚴重的破損,部分甲板甚至開裂。不過,因為分辨率問題,整個圖片十分模糊。基于以上的問題,美媒由此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中國的鋼材不達標,導致山東艦的甲板,無法適應殲-15艦載機在起降時的加力燃燒,還有造謠說山東艦龍骨強度不夠等。
在山東艦遠洋之前,一直飽受各種謠言的困擾,然而實際上,得益于中國在航母技術的成熟,山東艦交付僅僅4年就先后完成跨區機動、編隊戰術等訓練任務。深入開展海面、空中、水下等多兵種、跨領域、高難度立體攻防作戰科目專攻精練。在較短的時間內具備了相當高的作戰能力。
此次美媒再度故技重施,中國不少網友還真的相信了美國的言論,可以說完全不記教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