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醫書(古代四大醫書分別是什么),一起來了解下吧。
古代四大醫書分別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為中國史上的醫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古代中醫起源于原始社會,自從神農嘗草藥開始之后,中醫的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成熟。《黃帝內經》又名《內經》,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相傳為黃帝所撰,但后人公認該書最終形成于西漢,由中國黃老醫家繼承、補充、發展創制。《內經》是一部綜合性醫書,確立了陰陽五行、脈象、藏象、經絡等理論,這是一本受中國影響很大的醫書,被稱為醫學之祖,但是這本書的完成時間有爭議,主要有三種觀點:先秦、戰國、西漢。
《難經》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又叫《八十一難》,《難經》的“難”有“問難”或“疑難”的意思,全書共81個難點。通過問答的方式對中醫的一些理論問題進行了探討,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針灸、病證等方面。
東漢末年,有一位名叫張仲景的醫生,被稱為“醫圣”,他寫了四大醫書《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病因、癥狀、發展階段和治療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傷寒“六經分類法”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和中醫的靈魂。張仲景一生致力于醫療事業,因為他高尚的醫德,高超的醫術,無數次的搶救被后人奉為“醫圣”。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中醫書籍,它起源于神農氏,并代代相傳。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在東漢時期被匯編成冊。秦漢時期許多醫學家對當時藥理學的經驗和成果進行了收集、總結和整理專著。其中記錄了365種藥物的療效,其中大部分真實可靠,仍是臨床常用藥物;根據其中的辯證用藥思想,170多種疾病都可以適應藥物,并且對用藥劑量和用藥時間有具體規定;《本經》是中國第一次系統總結中醫的著作,也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理學著作,它的出現標志著中醫的初步建立。
關鍵詞: 四大醫書 古代四大醫書分別是什么 四大醫書收集了什么 四大中醫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