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津云新聞訊: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薊州區作為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近年來,認真踐行“兩山”理念,立足京津冀生態涵養發展區功能定位,堅定不移守山護水凈氣,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優勢帶動生態旅游、以生態保護發展生態產業的薊州區特色“兩山”轉化路子。
目前,薊州區以“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國家生態儲備林建設、礦山創面治理等重點生態修復工程為依托,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形成了以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高品質景區為核心吸引,以山區、庫區、平原廣大鄉村為拓展空間的生態文化旅游發展格局。
同時,薊州區依托北部山區良好生態資源,以村鎮為單元,探索實施“公司+農戶股份”、“合作社+農戶股份”、引入公司管理等模式,重點打造了郭家溝、小穿芳峪、毛家峪、常州村、西井峪村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全區上下形成了打“山水牌”、吃“綠色飯”、走“生態路”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近年來,在全面實施于橋水庫水源保護工程的基礎上,薊州區對庫區周邊農作物實施結構調整,重點打造了孫各莊萬畝核桃川、馬伸橋藍莓園、出頭嶺和西龍虎峪萬畝食用菌基地等一批生態富民支柱產業。并探索“以漁凈水”模式,在于橋水庫科學投放有凈水功能的鳙鰱、魴魚、鲴魚、河蟹等水生生物,實施輪捕輪放,改善水體水質。打造于橋水庫淡水魚品牌,構建集捕撈、加工、宣傳、銷售為一體的漁業產業鏈條,將于橋水庫生態治理成效轉化為生態紅利,惠及沿湖漁民。(津云新聞記者霍艷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