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及譯文為: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2、譯文: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
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資料圖片)
4、譯文: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5、出自《望天門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于開元十三年(725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
6、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
7、擴展資料:創作背景:據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和郁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當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歲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涂(今屬安徽)途中初次經過天門山所作。
8、天門山夾江對峙,所以寫天門山離不開長江。
9、詩的前兩句即從“江”與“山”的關系著筆。
10、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
11、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
12、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