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天津北方網訊:“只需輕輕一按,就可以給這片小麥澆水了,用電灌溉真是環保又方便。”春耕春灌正忙,家住寶坻區牛道口鎮黃沙務村的李士宇近日向國網天津寶坻公司春灌春灌專項保電服務隊的呂樹江展示了一項“新技能”,使用遙控器控制小麥澆水。據悉,讓農田用上“綠色電”是國網天津寶坻公司助推“十項行動”,令清潔能源建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具體舉措。
隨著一些電氣化設備、自動化技術逐漸走向田間地頭,村民的澆灌設備也逐漸由燃油水泵向電氣化噴灌升級,有效解決“土地不平、澆灌不均”等問題,水量控制也更精準了。為此,國網天津寶坻公司開通農田灌溉用電“綠色通道”,縮短審批、安裝、送電等流程,以求最快的速度把電源接入地頭的泵站內。“以前沒有電灌條件,我們早上把柴油機拉過來,晚上還得運回去,非常不方便。現在田邊有電,打開閥門就行,不僅省時、省力、省人工,而且澆一畝地原來需要60塊錢,現在才不到5塊錢,最主要的是澆的勻,小麥苗長得好!”李士宇開心地對記者說,“今年我還配置了一個遙控器,50米以外就能操作。”
“從老遠就看見‘紅馬甲’了,這下我們智慧大棚的灌溉用電就有保障了!”津南區西小站村種植大戶王敏興奮地說道。同樣地,在津南區西小站村,國網天津城南公司工作人員連日來到西小站智慧大棚開展春耕春灌特巡特維和專項用電檢查,服務農業增產增收,保障農戶春耕春灌安全可靠用電。“我們通過在農業大棚安裝物聯網、傳感器等計量設備,有效支撐大棚智慧化、數據化種植和設備自動化、遠程化操作。依托新型物聯表和負荷辨識技術,實現水、肥、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降低10%以上,勞動生產率提高50%以上,單位面積產量提升10%以上,切實保障農業生產降本增收。”城南公司營銷部計量與裝表接電技術專責李世陽告訴記者。“今年多虧了電力公司提供的大棚自動化、智能化等高科技措施,以前春天備耕的時候,大事小情都得親自操心,現在有了新技術,一下子輕松多了!”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的王敏說道。
電力部門表示,利用電力物聯網以及遠程控制技術對農業大棚進行自動電排灌及農業生產數據實時采集檢測,實現科學精準施肥和自動灌溉,并通過智慧農業對大棚生產環境進行實時采集和反饋,形成低碳計量示范項目典型經驗,積極推動農業生產和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今晚報記者 王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