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京時間昨日17時01分迎來處暑節氣,此時往往“熱在中午,涼在早晚”。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的暑天即將結束,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另外,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小露鋒芒”,氣溫開始走低。
雖然這幾天早晚涼意明顯,但本市仍處于夏季,距離入秋還有一段時間。在氣象學上,“入秋”標準指的是5日滑動平均氣溫連續5天小于22℃,到達這個標準,津城才算真正入秋。
數據顯示,天津歷年入秋時間通常在處暑至秋分節氣之間,近30年(1991年-2020年)中,市區僅有4年入秋時間出現在處暑節氣,想要盼來秋涼還需一些耐心。
近期津城早晚氣溫下降,市民外出時需注意調整著裝,以免著涼。每逢風雨過后,人們就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可謂一場秋雨一場涼。根據氣象監測分析,今日上午陰有分散性雷陣雨,下午陰轉多云,微風,最高氣溫29℃,最低氣溫24℃。
天津民俗專家、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由于時間上與中元節接近,處暑的民俗多與祭祖、迎秋、豐收有關,如放河燈、祭拜驅蝗神等。處暑正是秋游好時節,不妨約上親朋好友,到戶外,到鄉間,登高遠眺,放松身心,感受新秋之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