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多地舉辦潑水節。一段視頻顯示,數名男子手持水槍、水桶圍攻經過路口的女性。視頻中路過女性無一幸免,全身濕透,有女子擺手示意不要潑水,但圍攻人群并未停止,網傳女生顏值越高被潑越狠。有網友質疑,這是“潑水節”還是“流氓節”?瑞麗市傣學學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每年都提倡文明潑水,但有時玩鬧起來也難以控制。
疫情后的首個潑水節盛況空前,人們載歌載舞,相互潑灑代表幸福、吉祥的清水,為彼此送去祝福,盡情享受節日的快樂。在這場盛大的潑水狂歡中,個別不文明的潑水行為令人如鯁在喉,倘若不及時制止、糾正,可能會拉低潑水節在公眾心目中的印象。
傳統的傣族潑水,只需參與者用手舀水,潑向對方的雙肩,以表祝福,“提一小桶水可以用一天”;發展到今天,除了傳統的“文潑”,還慢慢演繹出“武潑”,即秉持“潑濕一身,幸福一生”的原則,只要加入“戰局”,就會無差別“攻擊”。從很大程度上講,出現帶有狂歡性質的“武潑”是傳統節日與時俱進的體現。
(資料圖)
盡管如此,潑水狂歡中的一些辣眼行為于情于理于法都說不過去。網傳視頻顯示,有男性專挑年輕漂亮女性“下手”,甚至出現了專潑女性隱私部位、撕扯女性雨衣的荒唐一幕。據報道,一位云南本地居民稱,前幾年節日期間,曾有女性因潑水時太過激烈扯掉衣服。
潑水本代表祝福,被潑者本不應生氣,但一眾男子拿水槍圍攻一個女性,并趁機上下其手,不僅與潑水的本意背道而馳,還涉嫌性騷擾乃至猥褻,情節嚴重或涉嫌違法犯罪。更可怕的是,面對種種變味的、逾越底線的潑水行為,如果有人出面斥責、制止,一些參與者還理直氣壯地稱“潑水節本來就是這樣”。
這種邏輯與一些地方的“婚鬧”陋習如出一轍。此前,一些人打著“越鬧越喜”等旗號,以各種駭人的方式整蠱伴娘、新郎,長期以來飽受詬病。如今,低俗、惡俗“婚鬧”已被列出重點整治對象,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與低俗、惡俗“婚鬧”相似,潑水節中一些針對女性的出格行為,實際上就是一小撮人打著“傳統節日”的旗號,在狂歡中釋放和發泄人性中或丑或壞或蠢的一面。
無論何種節日,也無論節日如何演變,都不能丟了文明底線。
事實上,對于潑水節的規則和底線,相關部門早就有言在先并反復強調。比如,今年潑水節前夕,西雙版納等云南多地發布相關規定,倡議文明潑水,其中包括:嚴禁以潑水為名侮辱調戲婦女、嚴禁堵截過往電動車潑水、嚴禁使用粗魯潑水行為等。但從報道看,這些被嚴禁的行為在現實中屢屢上演。
當潑水節出現“女生顏值越高被潑越狠”的情況,當地相關部門要提高警惕,拿出積極作為,別讓少數狂歡者影響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的聲譽。
(原題為《女生顏值越高被潑越狠?潑水狂歡也要守住文明底線》 作者 陳廣江 來源 齊魯晚報)
統籌:王航 編輯:陳若松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