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麗水的小傾(化名)反映,自己于4月22日在醫院做檢查時,被醫生遺忘在磁共振艙內近3個小時。當地衛健局工作人員回應稱,事后已責令醫院處罰涉事醫生。
據報道,小傾稱,自己當時因頭套固定不敢亂動,直到腳麻才下機,卻發現門被鎖,致電丈夫后,丈夫才喊來醫生開門。
涉事醫院工作人員回應稱,此事是醫生疏忽大意所致,涉事醫生已被辭退,并已向病人道歉。
(相關資料圖)
極目新聞:不能只拿涉事醫生背鍋
病人被醫生給遺忘在磁共振艙內,有醫生疏忽的因素。但從報道來看,又不能只是將鍋甩給醫生。因為這名醫生除了做磁共振還兼職拍片,當時把磁共振位置定好后就拍片去了,拍完片后,剛好主任叫他去看片子,就把磁共振艙內還有病人的事給忘記了。人不是機器,難以做到每個步驟都那么精密完美,難免會有忙中出錯的時候,一忙起來,可能就忘了手上的事,這種情形并不稀奇。因為這名醫生一個人要干幾個人的活,干了這邊的活,又要忙那邊的活,以致顧此失彼。該醫院工作人員介紹,醫院做磁共振的醫生不是固定的,每天都是不同的醫生做,“他也是一時疏忽。”可見,問題的根源還不在涉事醫生身上,而是在醫院的管理制度上。雖然當地衛健局工作人員回應稱,事后已責令醫院處罰涉事醫生,但這事還真不能全部由涉事醫生來背鍋,他一個人干幾個人的活,又如何讓他一個人為幾個人的活背鍋?這對他并不公平,他也背不起這個鍋,醫院該規范管理才是正道。
北京晚報:醫院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是什么讓一名患者經歷如此痛苦的經歷?據解釋,該醫生是在核磁共振位置定好后,去拍片子期間,又被主任叫去看個片子,然后就忘掉還有患者在檢查。眼前還有患者未出共振艙,作為負責檢查的醫生哪能說走就走?科室領導會不會經常將核磁共振檢查中的醫生叫走?就算有十萬火急的情況需要幫忙,醫生又怎能把一個正做核磁的大活人忘得干干凈凈?是忘性大,還是責任心丟了?醫生瀆職,醫院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對于核磁共振等檢查,醫院難道沒有完備的流程和保險措施防止個別醫生出現“斷片”失誤?醫生是跟健康和生命打交道的職業,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每一名從業者必須具備愛心、細心和高度的專注度。這名醫生的所作所為,丟掉了最基本的責任意識和醫德精神。
新京報:暴露出的醫院管理漏洞需及時補上
觀諸整個事件,醫生的疏忽固然占據了重要因素,但醫院的管理漏洞也值得關注。一般而言,醫院都會有自己的《磁共振室(MRI室)工作制度》,按照正規操作流程,一位病人從上機、固定好位置,到開始檢查、檢查結束,然后起身出門,是一個全流程的過程,通常情況下全程都需要在醫生的看管、指示下完成。為何還沒有檢查結束,醫生就去拍片了?是醫生不遵守崗位操作流程,還是因為一人身兼多崗,忙不過來?還需要醫院給出更詳盡的解釋。如果是因為一人兼兩崗,為產生這種失誤提供了可能性,那這種排崗安排本身就不合理。某種程度上,制度的安排設計,本身就是為了彌補人可能犯錯的機會。如果因為制度設計或者輪崗安排人手不足,反而為人創造了失誤的可能性,那涉事醫院就有必要自我檢視一番。目前,涉事醫生已經受到了處罰,而這一事故暴露出的醫院管理漏洞,也需要及時補上避免此類荒誕的事件再次上演。
紅星新聞:醫療規范是防范事故的有效保障
磁共振操作規范當中,包括機器開關、病人進出、影像診斷和簽發報告等整個流程,環環相扣。病人未出艙,則意味著流程沒有走完,操作規范沒有得到遵守。由此需要追問的是,醫療規范去了哪?這起罕見事故看似偶然,但操作規范得不到遵守、工作程序雜亂無章,出現事故就是必然。醫療規范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可以讓馬虎的人少犯錯,相反,在一個存在明顯漏洞的管理制度面前,再認真的人也可能出現失誤。目前,涉事醫生已被辭退,但人走了,醫院的診療漏洞還在,問題就不算得到了解決。醫療規范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可以讓馬虎的人少犯錯,相反,在一個存在明顯漏洞的管理制度面前,再認真的人也可能出現失誤。因此,不只是執行相關規定的具體人需要擔責,規定本身更應該被嚴肅審視乃至被及時修補。換句話說,人的素養與嚴謹程度有高低,防范醫療事故指望個人自覺并不靠譜,完備的管理制度,既具統一標準,又具剛性約束力,才是防范醫療事故的有效保障。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統籌:王攀 編輯:梁冰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獨家原創,版權為鄭州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正觀新聞)所有,轉載或者引用請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違反,依法保留追究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