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游客吐槽稱,花160元買了江西廬山景區門票,結果看瀑布時還要再收費35元。廬山景區回應稱,該瀑布非廬山核心景區。當地村委會回復稱,該瀑布是村集體開發打造的鄉村旅游點,此前收費經過了主管部門批準;近期已免票,后續是否收費還需進一步研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上回應,聽起來似乎沒毛病。但是,看瀑布是很多游客前往廬山的必打卡項目,在游客不知情的情況下,單獨收費的操作確實容易帶來誤導。更何況,廬山景區160元的門票價格,已經高于全國5A景區的平均價。在這種情況下,游客游玩途中被“植入”一個另外收費的瀑布景點,難免讓人覺得有點吃相難看。
游一趟廬山到底要花多少錢?
“門票160元”是很多游客對廬山景區的第一印象,但實際需要多少花費,很多旅游從業者也算不清。那么,游客真正到廬山玩一趟要花多少錢呢?
有網紅導游算了一筆賬,算上觀光車、索道、小火車等“自選項”,廬山核心景區的實際價格清單為676元,外圍景區還有805元費用。如此算下來,確實令人咋舌。要知道,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全國平均每人次旅游消費也才351.98元。
客觀地說,在門票收費之外,開發“二次收費”項目的景區有不少,如常見的擺渡車、索道纜車收費等。如果游客全部選擇,算下來可能都不是一個小數字。但這次被游客吐槽的廬山景區,有幾個比較特別的地方。
一是,它的“二次收費”里,明顯包括了一些額外的景區門票,而并非全部屬于一般的服務項目收費,也即“大門票套小門票”的色彩很濃。如除了瀑布景點收費之外,還有游客吐槽,“甚至連走個橋都要收十塊錢過橋費”。
二是,據公開報道,廬山景區以海拔800米為界,800米以上為核心景區,門票160元;海拔800米以下還有多個山下景區,由不同的單位管理收費。如此山上、山下的多頭管理模式,對游客來說也顯得很不友好。
要知道,絕大多數游客壓根就搞不清楚這背后的復雜關系,只要購買廬山景區門票,幾乎就是默認整個開放區域都可以游玩。現在,把整個廬山切割為山上和山下不同的景區,分多個景點進行收費,這首先就破壞了游客的游覽預期。而不同景區“各自為政”,也給當地旅游市場的規范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一山多治”困擾景區長遠發展
事實上,廬山景區的“一山多治”格局,在很長時間里都是困擾當地景區發展的一個突出難題。原廬山風景名勝區分屬廬山管理局、原星子縣、原廬山區、原九江縣管轄。最多的時候,廬山曾經“一山六治”,存在涉山單位各管各塊,各類業主競相殺價、惡性競爭的情況,在資源開發上重復建設、標準不一;在旅游營銷上自彈自唱、互爭客源。
為此,2015年8月,江西省啟動并實施了“撤縣設市留局”管理體制改革,撤銷星子縣,設立廬山市,調整行政區劃,將廬山風景名勝區基本納入廬山市行政區劃。而為全面破除“一山多治”難題,2019年10月,江西又啟動新一輪廬山管理體制改革,于2020年年底實現了“統一班子、統一機構、統一管理、統一財政”的管理體制并全面運行。
五年時間內,先后進行行政區域調整和管理體制改革,當地對破解“一山多治”難題的決心是顯而易見的。但從目前來看,廬山800米以上和800米以下的多頭管理現象依然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并未隨著相關改革而完全破除。
這背后,到底存在哪些阻力,需要當地進行全面復盤并加以針對性解決。比如,這次被吐槽的收費瀑布景點,是由當地村集體開發,這背后是不是反映出景區與當地村民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這值得正視。一定程度上說,游客的旅游體驗是否真的提升了,正是檢視當地相關改革是否真正成功的一個最重要的衡量標準。
在最新的回應中,當地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山上所有景區按照“一體化”的要求已經在整合之中。希望這樣的整合速度能夠更快一些,別再讓游客覺得如此“大門票套小門票”才是“廬山真面目”。
景區不能把心思都放在門票上
在全域旅游時代,類似的多頭管理、重復收費招致游客吐槽,其實也給各地發展旅游產業帶來一個重要提醒:好的風景,還得有好的服務和治理配套。
當前,游客越來越注重旅游體驗,如果相關服務和治理跟不上,無法讓游客“值回票價”,再好的風景都可能失色。比如,今年淄博能夠火起來,除了燒烤這一IP,更重要的是當地所構建的全方位的服務體系。
特別是在社交媒體時代,景區發展更要注重突出服務品牌。畢竟,一個景區的服務存在短板,很容易被“廣而告之”,最終只會放大形象損耗。
還要注意的是,在當前旅游市場中,年輕人的出游比例不斷升高。一方面,他們對旅游體驗有新的要求,消費也更多元化,景區如果還是把心思放在多收門票上,只會適得其反,限制更多的消費空間;另一方面,年輕游客對價值認同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一些對游客不公平的做法,越來越容易引發反感。像最近一段時間,一些景區旁邊道路砌圍墻的做法,就遭到游客曝光和質疑。
說到底,山上、山下紛紛開辟不同的收費景點,還是暴露了當地對門票經濟過于依賴,而對旅游市場的深度開發缺乏足夠的智慧和耐心。適應旅游市場的發展趨勢,提升旅游經濟發展能力,可能是當地景區最需要應對的挑戰。
(原題為《“算不清的景區收費”暴露了什么》作者 任然 來源 澎湃新聞)
統籌:陳若松 編輯:楊晗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