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于昆明實力的爭論一直不絕于耳,昆明這座第三產業支撐的城市,依靠旅游和地產,經濟起伏的確巨大,這或許也就是為什么疫情一過,旅游一回暖,昆明便重新回到了“新一線”的原因。對此,甚至有不少公職人員曾公開表示,云南不需要產業,這種人在云南,尤其在昆明占比可以說占比并不少。
5月30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了《2023年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缺席”三年后,昆明取代佛山,終于重新回到了“新一線”城市陣營。不僅如此,與2019年首次上榜相比,昆明的城市排名也有了提升,從15名升至今年的13名,向前挺進2位。此消息一出,昆明人無不歡欣鼓舞。但是,更有不少人疑問:昆明,真的配得上“新一線”嗎?
(相關資料圖)
那么,昆明到底需要不要第一二產業呢?云南2018年GDP1.79萬億,旅游收入8450億,華為2018年營業收入7200億,相當于1.2個華為;2018年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296億;蘇州市(地級市)工業產值3.31萬億。
看看這些公司,這些市,工業創造財富的能力遠遠超過旅游業,旅游業對于一個市一個縣可以作為支柱產業,但是否足以讓四千萬人脫貧致富?
紹興:總產值5417億,第三產業增加值2609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8億元;503.5萬人,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99萬元。
昆明:總產值5206.90億,第三產業增加值2946.7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87.41億;常住人口685.0萬人,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06萬元。
紹興在浙江省內是第四,昆明連紹興都沒法拉開差距(僅指消費額)。考慮到昆明旅游業相對發達,且作為省會,某種程度上全省各地區都會有人到昆明來消費(我老家就有人到昆明買車買奢侈品的),昆明的人均消費數據實際上是要高于真實情況的。相似的,成都為4.17萬元;杭州為5.83萬,省會明顯超過同省其他市。
說不客氣點,要是浙江省內評一二三線,昆明恐怕都沒法排進一線去。
當然,也有人說,昆明有很多奢侈品店和很多西南第一的高端商場。但這只商業中的一部分。奢侈品店和部分高端業態服務的對象是富豪和二代,這占市場多大的份額?他們能提供的就業同樣非常有限。那么旅游真的天下第一嗎?天眼FAST項目最初選址在云南,條件是最合適的,但由于需要配套資金,以及對周邊一定范圍無線電靜默保護區的開發限制,云南拒絕了FAST,結果大家也看到了,FAST現在是貴州省的名片,據說貴州省光是到目前為止在FAST的旅游收入,就已經把投入全部收回。至于毀了綠孔雀保護區修小水電(好吧中水電),拆湖濱公園搞房地產,燒熱帶雨林種橡膠,這些似乎已經不值一提。我也是今年才發現,過去不起眼的貴州,旅游收入好像已經超過云南,而云南早已經被擠出了前五。最近有消息稱,云南省和昆明市拒絕了中國科學院關于聯合成立中國科學院大學昆明分校的提議,可能云南雙一流大學太多,不需要再增加了……
其他潮流店和電影院等消費和就業相對廣泛,但不可否認,這些以零售和娛樂為主的商業,拿走利潤大頭的是他們的母公司,而昆明在這其中獲利有多少?以蘋果直營店為例,賣掉再多的iphone,昆明掙到的不過是一丁點稅收,幾十個店員的就業,以及房租,啊呸,房租還給免掉了……
在我看來,商業發達,起碼的表現應該是昆明有多少生意覆蓋幾省乃至全中國的公司,有多少全國500強、世界500強企業總部(區域總部)落戶昆明,本土有多少上市公司,本地誕生了哪些全國知名的互聯網企業,培育出了哪怕一個全球著名的獨角獸。這些才是商業發達的象征。
以為知乎上的朋友,評價昆明很是犀利。他表示,首先從政府講起,整個云南,不局限于昆明,政府官員的短視令人驚嘆,據傳當年英特爾公司計劃在西南地區投資建廠,先到的昆明,但云南對這樣的項目毫無敏感性,隨隨便便派個小官打發一下,后來花落成都,再后來其他外資企業來西南就不看昆明直接去成渝了。云南人普遍覺得無所謂,反正我們旅游資源宇宙第一,用不著工業~
當然,昆明在中國地理版圖中,以及國際地緣環境中,是具備至關重要,且不可取代價值的城市。從地理和地緣角度來說,昆明的不可取代性決定了,一旦中國自身的內力積累到足夠的厚度之后,其區域和全局的戰略價值,將會為中國插上非常有力的翅膀。
隨著中老鐵路的開通,隨著爛尾樓的不斷重生,隨著之后或許會更好的營商環境……昆明值得新一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