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新興消費風口,精釀啤酒在準入制度、銷售渠道、技術支撐等方面,亟待著重拓展與布局······
1、愛喝精釀的“她”,主要來自西南地區
本次調研覆蓋了全國46個城市的34452位啤酒消費人群。調研數據顯示,從全國整體來看,普通啤酒的男性飲用者占82.0%,精釀啤酒的男性占比更高,近86%;25-34歲的飲用者均過半,是啤酒的主力消費群體;精釀的飲用者中,本科以上學歷、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更高。
【資料圖】
盡管精釀啤酒的消費群體仍以男性為主,但若分區域來看,西南地區的女性對于精釀啤酒的偏好度非常高,TGI偏好指數高達159.3;東北和華北地區的女性對精釀的偏好度也較高,TGI分別為129.8和110.4。
2、中高端產品競爭白熱化,精釀啤酒增速明顯
中國啤酒歷經百余年發展已至存量博弈期,高端化趨勢明顯。縱觀國產啤酒行業發展歷程,國內啤酒行業從最初的外商投資建廠——技術引進、國產替代——快速發展——逐步邁向成熟市場歷經多個發展階段,行業驅動力也逐步由早期的產能擴張逐步向結構提升轉變。
但我國啤酒銷量位居世界首位。2020年受疫情影響,啤酒銷量增速大幅下滑。2021年在經濟恢復帶動下快速反彈,消費量回升至4436萬千升。
同時,精釀啤酒增速明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啤酒行業的景氣度。在啤酒產品高端化及健康化趨勢下,精釀啤酒消費量以驚人的幅度擴容,增長率居高不下。預計到2025年,中國精釀啤酒消費量可達到25億升,同比增長近30%。
隨著精釀賽道入局者不斷增多,行業競爭逐漸加劇,但競爭模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價格戰,而是轉向品質競賽。
精釀啤酒在營銷上則趨于年輕化、個性化、潮流化和多樣化。各大品牌的營銷策略主要分為體育、明星、文化、音樂、美食營銷,通過年輕化策略提升品牌影響力,迎合當下精釀啤酒消費主力群體偏好。
例如擁有“Gooselsland”“拳擊貓”等十幾個的精釀品牌陣容的百威亞太,目前已建立起發達的渠道及銷售網絡,贊助多場音樂節活動,提高了消費者參與度,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啤酒品牌;中國精釀市場的頭部企業熊貓精釀,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杭州等8個城市設有十多家熊貓精釀啤酒廚房,集餐食、啤酒為一體的線下餐吧,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餐飲娛樂的好去處。
4、剖析行業痛點,精釀啤酒面臨哪些挑戰?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國內已注冊的和精釀啤酒行業相關的企業約4000家。與此同時,2017年以來,已經有接近1000家精釀啤酒行業相關企業經查詢顯示為注銷、吊銷、停業狀態,其中僅2021年就有超過500家企業倒閉。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這就是目前中國精釀啤酒行業生存現狀表現。其核心痛點在于:
行業巨頭壟斷渠道。從中國啤酒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傳統線下渠道尤其是現飲終端,已經基本上被大廠壟斷了,中小精釀酒企很難按傳統渠道模式與大廠進行正面競爭,其自有品牌就很難提升和消費者的見面率。對于中小精釀酒企來說,渠道如何破局是企業生死攸關的重要課題。
行業標準不完善。精釀在中國發展的時間短,初期以酒吧自釀、啤酒屋自釀、家庭自釀等形式存在,想要完成市場化,面臨資金投入、達到國家標準取得生產許可證等瓶頸。
尋求“代工模式”,由于普通啤酒與精釀啤酒在生產設備、釀造工藝等方面的區別,也難以滿足精釀生產的需求。此外,國家沒有相關政策、標準來促進精釀啤酒的發展。和精釀啤酒發展成熟的國外市場對比,中國精釀行業仍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行業標準和準入制度。
眾所周知,刻入DNA的廣告語「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王老吉的包裝,多年來始終貫徹著一個字——紅!
這抹鮮透的紅,不管易拉罐上的字變成了李老吉、方老吉還是白老吉,都一直沒改變過。
但最近,王老吉不對勁了,一反常態,推出了一系列中國風包裝。
分別長這樣:
「千里江山罐」
「山溪月色罐」
「登高望秋罐」
「青松凌云罐」
從視覺表現上來看,整體是清一色的、華麗的、有寓意的中國風。
但朋友們再仔細看看,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前陣子AI爆火的時候,也看到過很多諸如此類的設計。
沒錯,王老吉這次發布的新包裝的確是由AI自主設計的,這也是飲料行業首批AI設計產品。
這一波屬于是結合當下熱點走在前沿了。
這組新包裝,要說王老吉放下了對“紅色”的執念,也沒有完全放,品牌名稱依舊是閃亮亮的紅色,和中國風的包裝放在一起,還有那么幾絲違和感。
我們盲猜,可能是給AI輸入的指令,要求包裝在具備中國風的同時,還必須出現符合品牌調性的紅色。
本以為王老吉這次的新挑戰會收獲一系列好評,畢竟,機械感雖然存在,但誰能拒絕中國風!
But,沒想到的是:
?吐槽AI包裝
??喪失辨識度
不如老包裝
更多更多的還是,對AI生成的“不滿”。
總結下來就是:
第一、不好看。
這次的包裝設計被吐槽的點主要集中在“不好看”上,甚至有網友說這是ppt風格設計,沒有特色和辨識度,只是為了中國風而中國風。
第二、顛覆了原包裝,一下難以接受。
之前的紅色包裝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記憶點,中國風的設計雖然足夠新穎,但與深入人心的紅色易拉罐相比,算不上優化升級,反而是給包裝減了分。
第三、對AI設計的“怨氣”不小。
這個“怨氣”主要是從作品本身和受眾兩個角度來講,AI設計的包裝有一種“生搬硬套”的感覺,紅色的“王老吉”三個字并沒有很好地融入整體畫面中;而對于受眾來說,AI的出現本就讓人產生了危機感,自然會對其產出的作品更加挑剔。
其實,王老吉的出發點也只是想趁著AI熱,把AI生成當營銷概念輸出一波。但沒想到,有點翻車了。
AI設計風靡起來后,王老吉也不是第一個試水的品牌。今年,雪糕行業、乳品行業和電影行業都陸續用AI設計的內容做過宣傳。
鐘薛高
鐘薛高今年發布新品SaSaa冰棍,其產品命名、設計都是由Al參與完成的。而且因為減少了人工成本,售價還不高,一根3.5元,AI把鐘薛高的價格都打下來了。
FBIF食品飲料創新
FBIF食品飲料創新在酸奶的包裝設計上,也運用了AI的力量,生成了梵高主題的包裝盒,還挺好看。
伊利
伊利用AI制作了6款牛奶包裝后,小出圈了一把。
包裝整體的設計有東方美學也有科技感,算是品牌借助AI營銷的一次新嘗試。
電影《去你的島》
電影《去你的島》用AI設計了款海報后,也被罵的很慘。網友在意的點主要是海報丑+AI噱頭大于創作,偏離了用心制作的初心。
AI生成對于品牌來說,可以降低成本,節省人力,還能借著噱頭達到一個很好的宣傳效果。
但對于消費者來講,更愿意看到的是品牌用心創作的內容和產品,這些將AI作品商業化的行為往往不能被大眾所接受。
當然,也不能一桿子把AI打死,合理利用AI輔助人類工作,在保證原創和創意的前提下,幫助人類提高效率,才是AI的價值所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