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曹媛 深圳報道
在“金融支持前海30條”成為深港兩地共識的背景下,相關業務及方案加速落地。
2023年2月,《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發布(以下簡稱“金融支持前海30條”),提出30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
(資料圖片)
作為首批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6月15日,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金控”)聯合前海創新研究院共同發布《中國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落實“金融支持前海30條”1030行動方案》(以下簡稱“1030行動方案”),并與前海管理局簽署戰略協議。
除中信金控外,為加速“前海金融30條”落地,促進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此前外資私募渣打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完成登記備案,全國首家“雙牌照”境外銀行也落戶前海,大新銀行深圳分行已開業并核發了《金融許可證》。
據統計,中信金控旗下金融子公司累計服務企業超120萬戶,服務個人客戶近2億人。2022年,提供綜合融資規模超13萬億元,財富管理規模超23萬億元。
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持續擴容
“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
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還在持續擴容和優化。記者了解到,香港交易所宣布將于6月19日在香港證券市場正式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及雙柜臺做市商機制,中信在港中資券商入選雙柜臺模式首批做市商。
此外,啟動債券通南向交易、啟動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把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納入滬深港通等也在加速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數據顯示,深港兩地GDP超過5.7萬億元,兩大金融中心財富管理規模超過60萬億元,兩地上市公司總數超過1900家,是全球資金密度最高、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深港兩地“交匯點”,前海正著力打造支持香港融入國家金融改革開放新格局的最佳區域。據統計,2022年,前海合作區實際使用港資56.08億美元,今年一季度11.85億美元、占深圳市60%,擁有港資企業近萬家。
因此,據介紹,中信金控“1030行動方案”也圍繞支持深港雙城經濟融合發展,布局跨境財富管理、跨境資產管理、跨境綜合融資、科創金融服務、綠色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跨境金融服務、金融科技創新、重點客群服務、配套保障機制十大方面。
據中信集團總經理,中信金控董事長奚國華介紹,“圍繞民生金融、科創金融、綠色金融、跨境金融、金融科技創新等方向,發布落實‘前海金融30條’十大類30項具體舉措(簡稱‘1030行動方案’),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1030行動方案”促進深港雙城經濟融合
具體來看,中信金控“1030行動方案”在做優跨境財富管理方面,豐富“跨境理財通”產品體系。試點發行外幣計價財富管理產品,為境內投資者拓展外幣理財服務。聚焦QFII和QFLP跨境金融需求,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投資顧問、產品定制、策略組合、托管等一攬子服務。
在做強跨境資產管理方面,創設“中信跨境金融指數”,引導資金配置前海優質金融資產。推動QDII資管產品落地,試點發行QDII信托計劃、公募基金、資管計劃等產品,助力區內資金和資產有效連接。
在做大跨境綜合融資方面,助力深港兩地證券交易所市場擴容,支持“中概股”回歸H股和A股市場,大力推動基礎設施項目通過公募REITs等方式赴港上市。豐富債券融資服務工具箱,大力推動熊貓債、點心債等跨境債券業務。加大股權投資和產業孵化。
在發展綠色金融服務方面,踐行ESG發展理念,開展綠色理財產品等產品創新,支持新能源項目建設、綠色債券發行。將創新“中信碳賬戶”,助力企業實現低碳行為數字化、資產化和價值化,共同啟動“前海ESG低碳生態聯盟”。
在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能力方面,加強雙向機制建設,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外匯交易、債券交易、債券結算代理及資產托管等跨境結算綜合服務。提升跨境結算線上化服務能力,圍繞“不落地購匯”“跨境債券掛牌”“北向互換通”等重點業務,創新跨境便利服務。提升跨境清算全流程服務能力,與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合作,對接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系統,深度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債券平臺。提升兩地居民便利化服務體驗,推進代理見證開戶、信用卡視頻面簽試點,優化香港居民內地開戶流程,提升服務體驗。
據中信金控財富管理部總經理,中信科技總經理常戈介紹,“1030行動方案”方案預計到2035年,以“打造一流金控”為目標,助力前海實現高水平金融開放,實現跨境資金高效便捷流動,構建與國際接軌的規則體系,助推深層次金融業開放。
此外,6月15日,中信“企業家辦公室”深港兩地雙中心也揭牌成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