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上海報道
【資料圖】
一家成立不到一年、注冊資本不到150萬元的進出口企業想要貸款,該怎么辦?羅柯賽(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曹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自己跑了好多家銀行,要么手續特別麻煩要么就是資質不符合要求,兜兜轉轉最后還是中國銀行解決了公司的融資難題,為疫情期間公司業務的高速增長提供了資金支持。
羅柯賽(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注冊資本為15萬歐元,是奧地利紙業龍頭羅柯賽集團在中國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企業主營林紙漿及相關產品,同時兼營進口業務與出口業務,境外業務范圍涉及全球主要市場,歐洲、美洲、中東等。
曹陽詳細介紹了公司曲折的貸款經歷。他表示,疫情期間紙張行業的市場需求非常大,一方面消費者對衛生紙等日用品有很強的屯貨需求,另一方面電商的高銷量也帶動了市場對包裝紙的旺盛需求。公司有開拓市場的計劃,卻苦于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支持。后來聽說有一種業務叫“外保內貸”,可以讓資金實力雄厚的境外母公司為境內子公司提供擔保,再從境內分行獲得貸款。
“當時我們咨詢了好幾家銀行,雖然大家都有‘外保內貸’這項業務,最后發現只有中行的手續最簡單,辦理流程最方便。而且中行維也納分行距離奧地利的羅柯賽總部只有10分鐘的路程,母子公司和中行境內外分行之間的溝通特別順暢。”曹陽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據了解,羅柯賽(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于2022年在中國銀行上海自貿試驗區分行開戶,并于2023年開展授信業務合作。中國銀行充分發揮了全球化服務、境內外聯動的優勢,通過上海市分行及上海自貿試驗區分行與企業母公司所在地維也納分行積極聯動,以“外保內貸”的方式,由維也納分行出具融資性保函擔保,上海自貿試驗區分行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為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
據悉,近日中行上海市分行又加大了跨境聯動業務的賦能支持,進一步增加跨境聯動頻次,打造跨境聯動長效機制。
具體來看,一是建立跨境服務柔性工作組,集結行業專家和業務骨干,定期跟進與海外分支機構、分行部門、業務單位的合作進展,做到一點接入,全球響應;二是建立與海外分行聯動對接周會機制,拉直境內外金融服務鏈,提升境內外多方溝通效率;三是建立跨境專項工作常態化溝通機制,分行層面定期進行跨境專項工作的探討與交流。
全方位賦能做企業跨境業務的“引路人”
誠然,中行上海市分行對羅柯賽(上海)的金融支持只是該行支持小微外貿企業、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外保內貸”業務也只是中行琳瑯滿目的跨境金融產品貨架上的一員。
中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部(鄉村振興金融部)副總經理陸嫣一介紹,為加強對小微外貿企業的普惠金融高質量服務,該行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問需于企業,與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中心、中國出口信用保險上海分公司、海關單一窗口平臺、上海聯合征信等單位合作,推出了外貿企業“保易融”政策性擔保貸款、普惠金融外幣貸款、出口型收匯客戶專項貸款、“交惠啟航·賦能小微”方案等一系列上海特色專項方案,形成了貸款、貿易融資、保函等豐富的產品服務體系。
不過,小微外貿企業需要的遠不止跨境金融產品。如今,銀企對接既要“融資”也要“融智”,還要實現“線上+線下”綜合化服務的齊頭并進。
為了幫助小微外貿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中國銀行自主研發并首創了“惠如愿·中銀e企贏”平臺,搭建了集貿易洽談、投資對接、技術合作、政策解讀等為一體的合作平臺,幫助企業、園區、地方政府在全球范圍內找尋合作伙伴,并提供招商引資、擴崗用工、企業管理等場景化服務支持。
今年伊始,依托“惠如愿·中銀e企贏”綜合化平臺,中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還攜手有關部門,積極組織開展針對外貿企業的“小微外貿薈”銀企對接活動。該活動主打“線上+線下”雙輪驅動,針對小微外貿企業所面臨的“缺訂單、缺配套、缺資金、缺用工、缺技術、缺保障、缺物流、缺資訊”八大問題,提供“薈訂單”“薈配套”“薈資金”“薈用工”“薈技術”“薈保障”“薈物流”“薈資訊”的“八薈”服務模式,打破小微外貿企業金融服務的信息不對稱,暢通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并為其提供相關的知識儲備支持。
提到小微外貿企業的行業重大活動,不能不提到進博會。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唯一戰略合作伙伴,中行已連續五屆在進口博覽會期間成功舉辦貿易投資對接會活動,累計為來自百余個國家和地區的4238家參展商、8631家采購商提供了對接撮合與投資促進服務,達成合作意向4800余項。
“以第五屆進博會投資貿易投資對接會為例,在中行上海市分行和倫敦分行的共同合作下,一家上海本土的絲巾品牌企業,通過‘中銀e企贏’系統的視頻對接服務,與遠在8個時區之外的一家英國時尚品牌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進博會的對接會現場不勝枚舉。”陸嫣一表示。
據了解,第五屆進口博覽會貿易投資對接會上,中行上海市分行累計為1200家參展商與采購商促成了近300項業務合作,意向成交金額近60億美元。
全周期支持做企業發展壯大的“加速器”
一家企業與銀行之間最好的緣分,莫過于相識于微時、相伴于成長。一些中行上海市分行曾經精準支持的小微企業,在上海這片開放的沃土上,如今已經成長為行業獨當一面的“大樹”。
上海奕瑞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奕瑞科技”)成立于2011年,經過十多年持續發展,已經成長為全球為數不多掌握非晶硅、IGZO、CMOS和柔性基板四大傳感器技術的數字化X線平板探測器生產商之一,為遍布7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影像設備企業提供X線技術與服務。
奕瑞科技于2020年9月登陸科創板,上市近三年來業績快速增長,2020年、2021年、2022年依次實現歸母凈利潤2.22億元、4.84億元和6.41億元。目前奕瑞科技的國內交付貨值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全球交付貨值市場份額第三,不僅實現了X線探測器的國產替代,在海外市場也贏得了一定的市場口碑和一批忠實用戶。
早在2014年,奕瑞科技成立初期,中行上海市分行就通過中小微企業授信業務與之開展銀企合作,為企業解決了早期融資難結算難的痛點問題。在2020年疫情初期,中行上海市分行還為企業報批了5000萬的防疫類授信,用于醫療影像設備制造。
自2020年至今,中行上海市分行積極配合奕瑞科技走出去的戰略布局,主動協助企業及其關聯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在當地中行網點開立結算賬戶,提高企業跨境結算的效能。
中國銀行上海市浦東開發區支行副行長杜俊介紹,在與奕瑞科技攜手走過的近10年里,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新的綜合性金融需求也在不斷產生,需要借助中銀集團“商行+綜合化”的整體優勢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例如,去年奕瑞科技推行了員工的股權激勵,其中涉及海外的研發人員和銷售人員,這其實是個比較復雜的業務,一方面要聯動境內外的券商,另一方面還要符合跨境資金流動的有關規定。為此,我們利用中銀集團‘一點接入,全球響應’的聯動機制,充分發揮集團的全牌照優勢,圓滿完成了客戶的需求。”杜俊回憶道。
奕瑞科技財務總監趙凱表示,我們選擇合作銀行其實是非常謹慎的,主要有兩大標準,一個是互相信任,一個是長期扶持。從這個角度來講,選擇中行是毋庸置疑的。公司未來在海外的戰略發展還希望得到中行的大力支持,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完善海外業務布局。
2022年9月,總投資超14億元的奕瑞科技公司總部及研發中心(數字化X線探測器關鍵技術研發和綜合創新基地)項目于張江科學城正式開工,總建筑面積超 7 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公司配套設施、研發環境及工作環境將大幅優化提升,科技成果將加速轉化,這家X線探測器生產商的發展將再次邁上一個新臺階。項目的一座座大樓、一間間廠房背后,亦有中行上海市分行默默支持的身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