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楔子(稅收楔子的含義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下吧。
稅收楔子是什么
稅收楔形是指政府稅收在供給和需求曲線之間分成一個“楔子”,這使得供給和需求曲線的交點相互抵消,導致社會總福利的減少。
對于勞動力市場來說,稅收的存在一方面會降低工人的實際工資的收入,另一方面會增加企業雇傭工人的成本。這樣,雇傭工人的成本和工人的實際工資之間就會有差異,這被稱為“稅收楔子”。由于“稅收楔形”的存在,稅收政策會對勞動力的供求產生影響。
在實際應用中,“稅收楔子”更常用于直接反映政府在每個人的勞動收入中的財富積累。銀行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包括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稅收楔子”的定義是,政府通過直接征稅和強制支付的方式直接占有國內雇員的收入份額。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集資的名義是稅收還是社會保障費,都屬于“稅收楔子”。“稅收楔子”的定義是政府利用稅收手段占有員工收入的份額,包括政府在其中以所有福利項目的名義獲得的現金收入,這反映在雇主承擔的實際勞動成本與員工實際稅后工資收入之間的差額上。也就是說,在世界范圍的概念中,即使社會保障費用沒有以稅收的名義出現,在福利國家的官方定義中,它也屬于稅收范圍并起著稅收的作用。“稅收楔子”是指政府通過直接稅、強制支付等方式直接剝奪家政工人收入的比例。它最直觀地反映了人民直接稅負的痛苦程度。計算方法是(各種個人所得稅以各種福利的名義接受政府強制繳費)/(雇主向雇員提供的現金支出),即雇主承擔的實際勞動成本與雇員實際稅后工資之間的差額。
世界銀行,發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中國經濟季度報告強調,中國對正規經濟中的工人征收高稅率。2008年,正規經濟中勞動者工資收入的平均“稅收楔子”達到45%。原因可能是社會保障收入和稅收收入的增長率遠遠超過勞動報酬的增長率,而社會保障基金收入的快速增長是主要驅動力。數據顯示,中國社會保障基金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2008年的達到4.36%。與此同時,雖然整體稅收收入被視為“超高速增長”,但增長率僅為10.77%至18.42%。
根據經合組織2012年底關于金磚國家的研究報告,中國的各種“稅收楔子”都超過了許多發達國家。2010年,收入符合中國國內平均工資水平的單身和無子女工人的“稅收楔子”為36.7%。也就是說,中國政府將直接拿走這類工人36.7%的勞動收入,但經合組織中的發達國家在中國只有不到1.8個百分點。根據經合組織的另一項統計,同年美國和日本的這一“稅收楔子”分別為30.4%和30.4%。
作為對收入的“掠奪”,稅收楔子必然會“泄漏”經濟,但作為非營利組織,政府也需要這種掠奪來保證其正常運行,因此稅收楔子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中國,中國需要在保持政府正常運轉和激發企業和員工的積極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還需要平衡,社會保障支出中有企業和個人的負擔比例。從國際比較來看,企業負擔在中國社會保障支出中的比重遠遠超過了個人負擔的國際水平,不利于中國企業的健康發展,也不符合中國當前的戰略發展目標。
關鍵詞: 稅收楔子 稅收楔子原理 稅收楔子的含義有哪些 稅收楔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