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驛站門口排起了長隊,商超飯店客流復蘇,電影院上座率喜人……新冠疫情防控優化調整后的第一個春節,天津迎來了消費復蘇,城市“煙火氣”越來越旺。在熱鬧聲中,一個個鮮活的場景串聯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也記錄著這座城的溫暖變化。
人物篇
四信公寓媽媽驛站店長王金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看著門口排的長隊,就知道人氣兒回來了”
1月29日,也就是正月初八。臨近晚上10點,四信公寓快遞收寄點媽媽驛站店長王金麗把轉天需要寄走的包裹打包好,整齊地碼放在店里靠門的位置。檢查完水電后,她關燈準備回家了。“今天店里特別忙。說是晚上8點半下班,但實際9點半也走不了。”王金麗說,正月初七開工第一天,她早晨9點多到店門口,一袋袋剛卸車的包裹已經被堆在那里了。
“春節這幾天的快遞,今天陸陸續續都該到了。”王金麗先把堆在店里的大件兒搬到外面,然后對新來的包裹錄入信息進行入庫操作。“這活兒一般都在店外面干,件兒太多了,70多平方米的店,倒騰不開。”王金麗一邊按照包裹大小分類擺放,一邊告訴記者,眼前這些快遞如果從早上10點左右開始入庫錄入的話,一般下午1點多才能完成。下午4點多,快遞公司又會送來新的包裹。目前,王金麗與圓通、韻達、申通、郵政、豐網這5家快遞公司有合作。正月初七那天,店里的入庫量達1000多件。其中,圓通、韻達的件量較多,平均每家有250件至300件。
中午12點半左右,店里的顧客多了起來。“這幾天取件兒的顧客大多一次取走好幾個包裹,都是春節假期這幾天‘攢’的。中午12點半到1點半、晚上6點到7點半是客流高峰,周圍寫字樓里的人會趁午休過來取件兒,晚上過來的顧客更多的是周邊社區的居民。”王金麗告訴記者,這兩天的日取件量平均在800件左右。
“這個店盤下3年了,現在慢慢有了起色。”3年前,王金麗以10萬元的價格盤下了這家快遞驛站。在此之前,她做過麥當勞的店員、當過火鍋店的店長。“盤這家店的時候,新冠疫情較為嚴重。當時好多網店商家都不發貨,有些客戶擔心感染風險也減少了網購。那時一天的入庫量只有現在的一半,500多件。每個快遞能掙5角到7角,除去房租、水電、人工成本,就沒剩什么利潤了。”王金麗告訴記者,隨著新冠疫情防控優化調整,她的生意有了好轉。春節后,件量更多了,店門口常常會排起長隊。為此,她還請了幫手,目前有3名員工幫忙打理驛站。
記者注意到,王金麗在店里擺放了幾個貨架,也賣一些應季的水果和熱銷的零食。顧客過來拿快遞,大多會帶點水果和零食回去。“我現在晚上看著門口排的長隊,就知道人氣兒回來了。”王金麗說。
津門羊大爺大直沽店店長鮑怡
“這幾天,營業額比去年11月增長3倍多”
正月初八這天,已經連著上了10天班的津門羊大爺銅鍋涮肉(簡稱羊大爺)大直沽店店長鮑怡早晨不到9點就來到店里了。再過會兒,配送蔬菜的車就要來了。“蔬菜都是當天配送。這幾天來吃飯的客人多,我們跟菜商訂的蔬菜量也大。白菜、生菜、鮮香菇、菠菜、土豆等都是熱銷菜品。”鮑怡告訴記者,肉品是公司統一配送,2天一送,保證每天食材新鮮。
“春節這幾天我‘連軸轉’,忙得不得了。我前幾天每天都要接幾十個咨詢和預訂餐位的電話。以往,人們過年大多選擇傳統的炒菜;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愿意一家人在春節聚一起吃一頓熱熱乎乎的火鍋。從正月初二開始,我們的生意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過年這幾天,營業額比去年11月增長3倍多。”鮑怡說。
羊大爺目前在天津有50多家門店。鮑怡指著店里的小桌告訴記者,以前這十幾張桌子每天最多坐到一半,現在平日的上座率都有八成。春節這幾天,店里常常“爆滿”。
2020年,鮑怡來到了羊大爺。去年8月,她被調到羊大爺大直沽店做店長。她剛來的時候,店里生意慘淡。“去年下半年,門店幾乎就沒整月開張過,門店也在苦苦支撐。那時,本該是客流高峰的時段,店里只有兩三桌客人。靠窗的那排位置就沒坐滿過。”鮑怡指著靠窗的餐位說:“現在,人氣兒回來了。從去年12月底到現在,店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我們的羊肉用的是寧夏灘羊肉,肉質細嫩、不膻不腥。雖然肉價比普通的羊肉貴了一點,但肉質更好了。”鮑怡是寧夏銀川人,她來天津20多年了。當年,她專門學的酒店管理。來羊大爺之前,她一直從事餐飲行業。“天津人又好說話又實在。我現在要是回到銀川,感覺對家鄉還沒有對天津熟悉。”鮑怡說。
格林東方酒店投資人楊金叔
“天天滿房,初二至初八要提前一周預訂”
冬日暖陽高照。作為天津著名的旅游景區之一,五大道上的游客日益增多,附近的格林東方酒店也恢復了往日的生氣。走進酒店大廳,一些旅客正在排隊辦理入住或退房手續,記者就是在這里見到了這家酒店的投資人──楊金叔。
該酒店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共有74間房。“2019年,我就決定接手這家酒店,經過了近一年的裝修,2020年10月正式開業。算上裝修和前三個月房租等費用,前期一共投入了約1200萬元。”楊金叔說。
楊金叔對記者表示:“剛接觸這家酒店時,酒店行業尚未受到新冠疫情沖擊,租金等費用還相對較高。根據我們前期調研,酒店租金應盡量不超過1.3元/平方米/天。但這家店的租金達到了2元/平方米/天,每天僅房租成本就要8000元。即使價高,我還是決定了投資,原因就是看好這兒的地理位置。”
該酒店坐落于新華路上,緊鄰五大道景區和小白樓商圈,客戶群體以觀光游客、商務人士等外地旅客居多,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僅在10月營業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正常情況下,10月是入住旺季,其月營業額應達到70萬元左右,但那年只有20多萬元。“即使是往年的淡季都不會‘淡’成這樣。”回憶起那段時光,他難掩惆悵,“那會兒很多房間經常整月地空著。原價350元的客房,降價到100多元也訂不出去。”
楊金叔接手之前,這家酒店每年營業額大概在650萬元至700萬元,而2022年只有約480萬元。按照房租在酒店經營成本中占比60%至70%來算,這家店每年的經營成本大概要410萬元至490萬元。“按說酒店大概經營3年能回本,而我們這3年基本白干。”他說。
為了增加收入,該酒店自去年9月起被用于隔離酒店,2022年12月25日重新對外營業。隨著新冠疫情的影響逐漸降低,生意也有了起色。重新開業后,該酒店每周五、六、日的入住率能達到80%左右。“今年春節天天滿房,正月初二至初八要提前一周預訂。”他說。
“重新開業前期,我們推出了一些促銷活動,比如100多元的特價房。按照往年的慣例,春節期間,酒店的價格會臨時上調。今年春節期間,我們房間均價約400元/天。”他說,“這個價格基本是疫情前的平日價格。我們希望先將入住率提上去,再慢慢將價格回歸到疫情前的水平。”
“我們預計今年4月就可以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楊金叔投資的第2家酒店正在籌備當中,按照計劃,今年3月即將正式開業。他認為,眼下正是抄底的好時機,新店開業后,他就會繼續物色第3家,甚至第4家店。
場景篇
古文化街
年味兒回來了
日均接待量為8.35萬人次
春節的古文化街,年味兒很濃。在這條約687米長的主街上,一串串的紅燈籠高高地掛了起來。不少商家把吊錢兒、窗花、拜年服等商品擺在了顯眼的位置,一些商戶還推出各種含有兔年元素的商品吸引市民前來選購。“來古文化街感受一下老天津衛過年的氣氛。喝一碗熱乎乎的茶湯,吃一份剛做出來還冒著熱氣兒的熟梨膏,再買個小工藝品帶回去,這個年才算過得‘圓滿’。”一位逛古文化街的游客說。
果仁張、耳朵眼、張家水鋪……一家家店鋪在這條街上蒸騰出人間煙火和春節的年味兒。據南開區古文化街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古文化街商貿旅游區約有1300家商戶,其中主街商戶約有130家。主街商戶類別主要分為文化用品、工藝品、餐飲、民族服飾和文娛企業等,工藝品店約占62%,餐飲店約占30%。
在果仁張古文化街店,記者看到不少顧客在此選購食品,其中花生、崩豆、豆根糖等商品頗受歡迎。門店主管孫卓告訴記者,自新冠疫情防控優化調整后,店里的生意越來越好,過年這幾天店里的日客流量達到500人左右。
正月初六臨近中午,一些賣小吃的攤位前排起了長隊。一家茶湯店老板告訴記者:“以前中午11點到1點時段的客人最多,過年這幾天也沒有明確的‘客流高峰’了,陸陸續續的一直有人排隊。你看,這還不到12點,我這桂花蓮子的都快賣完了。”
在泥人張世家古文化街店,記者看到有不少顧客參觀咨詢。泥人張美術館實習館長吳曉媛告訴記者,店里的作品售價從幾百元至幾十萬元不等。“有些客人會選擇萬元左右的作品用于個人收藏或贈送親朋好友,目前看來,這個價位的作品最受歡迎。”吳曉媛告訴記者,去年11月和12月,店里的客流量比較少。自疫情防控優化調整后,生意開始回暖。春節期間,5天客流量突破10萬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居多。
南開區古文化街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11月份的時候,古文化街有時一天的客流量只有100多人。現在煙火氣回來了,春節7天假期累計接待游客58.45萬人次,日均接待量為8.35萬人次。正月初四為客流峰值,當日接待12.03萬人次。”
天河城
正值促銷旺季
客流量、銷售額均翻一番
“從去年12月起,我們單日客流量環比提升了36%。每天僅產生消費的顧客,平均就有100人左右。尤其春節這幾天,到了晚上閉店的時候,還有顧客在買東西。”位于天河城2層的NBA門店副店長王俊元對記者表示,今年春節期間累計到店超過1.8萬人次,相較于去年同期增長了49%;銷售額約74萬元,同比增長了43%。
王俊元表示,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該店銷售受到很大沖擊,而今年以來,店鋪客流量已逐步回升,1月累計銷售額已突破疫情前的水平。此外,2023年全年,該店準備的庫存也將同比增長12%,以滿足消費者的購買需求。
上午10點多,陸續有家長領著小朋友走進位于商場3層的Meland Club。這是一個6000多平方米的兒童游樂場,內部設有餐廳。“這家店在2021年12月25日正式開業。開業首月每天進店約有300組家庭,之后的一年間也遇到了閉店以及客流稀少的情況。”Meland Club華北地區行政負責人孟瑩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店內客流量已經明顯回升,春節期間的客流量更是達到了高峰。
臨近中午12點,一些消費者已坐在位于商場7層的西貝莜面村門口排隊等位。一進門就能看到,右邊的桌子上擺滿了裝著食品的外賣提袋。據西貝莜面村天河城店店長黃遠進介紹,該店外賣訂單約占總收入的40%左右。
據了解,該店2017年正式營業,店內面積約380平方米,共設置了108個餐位。2022年最冷清的時候,店里一天只有5位顧客。進入2023年之后,店里生意火爆,每天最少有200人進店就餐。尤其是春節期間,該店每天進店800人,銷售額同比上漲50%,單日翻臺率達8次。用黃遠進的話來說:“很久沒那么忙過了。”
為了進一步吸引客流,近期,天河城配合各類節日舉辦了多場活動,包括現場巡游、舞蹈表演以及布置主題美陳等。在節日氛圍的烘托下,不少消費者前來打卡拍照。“如今看來,效果已遠超預期。”天河城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歷年春節都是商家促銷旺季,為此,自1月14日起,覆蓋春節、元宵節、情人節,該商場舉辦了全品類的促銷活動,發放不同品類的團購券,比如80元抵100元的餐飲券、420元抵500元的美妝券、880元抵1000元的黃金珠寶券等。
“新冠疫情期間,我們受到的沖擊較大,商場內很多屬于封閉場所的業態都無法經營。如今,消費正逐步復蘇,目前已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春節,我們的客流量和銷售額均翻了一番。”她說。
上影影城
市場加速回暖
春節檔單日票房為平日20倍
走進上影影城天河城店,門口的自助檢票機正吸引著人們的注意。“這款自助檢票設備是我們近期引進的,顧客將紙質票上的二維碼放到機器的掃描區,可以自動識別,不用接觸,比較衛生。如果觀眾不想取票,憑手機上的取票碼也可以直接掃碼進場,能夠減少高峰時的等候時間。”該店經理陳麗向記者介紹,該影院2017年6月正式開業,設有7個影廳,共1191個座位。
“我們2022年共停業了161天,暑期檔、國慶檔都錯過了。全年上座率平均只有10%左右。”陳麗表示,該電影院2020年至2022年分賬票房分別為513.7萬元、1289.1萬元、739.5萬元。而在新冠疫情出現前的2019年,其分賬票房為1642.9萬元。
今年元旦過后,人們的觀影需求迅速回升,該電影院的上座率也大幅提高,達到了75%左右。說到此處,她難掩興奮:“今年以來,我們明顯感受到了人們的觀影熱情。尤其是春節期間,票房更是大幅上漲。與平日里每天1萬多元的票房相比,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六,我們電影院單日票房均超過了20萬元。”
陳麗介紹,今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滿江紅》《無名》等多部影片的集體亮相,大力推動了電影市場加速回暖。“我們預測,2023年全年票房應該可以恢復到2019年八成的水平。”她說。
大直沽菜市場
節前日客流量近1.5萬人
餃子店大年三十銷量漲近10倍
春節期間,大直沽菜市場大門外掛上了紅燈籠,市場里不少攤位前飄著喜慶的吊錢兒。這家市場占地約1萬平方米,大廳里有105家商戶,外面有39家商鋪。蔬菜、水產、調味料、熟食、百貨……這里一應俱全。
“新冠疫情管控期間,市場平日的日客流量約7000人次,現在平日客流量比那時候多了1/3,周末的日客流量約在1萬人次。臨近過年的那幾天,市場里的人明顯多了,日客流量近1.5萬人。市場里幾個賣菜的攤位前都在排隊。”大直沽菜市場副經理張磊告訴記者,春節期間,市場里水果、水產商戶全部營業,蔬菜商戶也有3家正常營業。
下午4點多,大直沽菜市場的客流開始多了,西青蔬菜平價店的老板王禮狀忙了起來。這家店約有48平方米,春節期間,店里有80多種菜品可供顧客選擇。王禮狀告訴記者,他們從臘月二十九歇到正月初七,正月初八才開工。正月初八那天,王禮狀和他的老伴兒早晨6點就到了市場,擺菜擺了2個多小時。
據王禮狀介紹,他們臘月二十七、二十八那兩天,單日的銷售額達2萬多元。正月初八開工第一天的銷售額約1.3萬元。“好多人過年涮火鍋,帶葉菜賣得好。正月初八那天光白菜就賣了500多斤。除了白菜,黃瓜也是過年期間的熱銷菜。正月初八開工當天,黃瓜賣了200多斤。”王禮狀說。
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過年期間,大直沽菜市場里的水餃店和鮮切面店的生意異常火爆。如意手工水餃店的店長宋女士告訴記者,店里有20多種餡兒的水餃,平日的日銷量在40斤左右,春節期間銷量漲了近10倍,大年三十那天銷量達400多斤。“肉三鮮和津味素餡兒的賣得好,每種一天都得賣100多斤。”她說。
在離如意手工水餃店不遠的陳記鮮切面店,店長老陳這幾天也迎來了客流高峰。老陳說,平時一天也就賣200多斤鮮切面,過年這幾天,一天得賣出去600多斤。正月初二那天銷量近800斤。
張磊告訴記者,春節前后,大直沽菜市場的客流量明顯增加。為此,他們在春節期間配備了專職的管理人員隨時在市場內進行巡查,對市場進行規范管理,做好客流的組織與疏導,保障市場的環境衛生,維護市場的穩定運行,全力做好節日市場的保障工作,努力為市民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購物環境。(寧廣靖 郝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