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生機勃勃。田野里,蔬菜、玉米等農作物長勢喜人;現代設施大棚內,瓜果飄香,收成不斷;農副產品加工車間中,機聲隆隆,運轉不停;現代化養殖圈舍內,雞肥蛋鮮,一派生機盎然的現代農業美景展現眼前。
(資料圖)
今年以來,梧州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抓好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生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7%。種植業保持平穩,農業產值增長3.9%。林業生產形勢良好,林業產值增長4.8%。茶葉產量0.62萬噸,增長47.1%;豬牛羊禽肉產量12.63萬噸,增長3.4%;禽蛋產量0.97萬噸,增長27.3%。生豬存欄85.73萬頭,增長1.8%……這一系列的數據,正是對梧州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好詮釋。
科學種植,振興路上添活力
眼下,藤縣金雞鎮同榮一品源家庭農場50多畝水果玉米陸續成熟,迎來采摘期,連片的玉米地里,一排排玉米稈上的玉米成熟飽滿,村民們穿梭在玉米林中,忙著采收、裝袋,大家干勁十足,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農場負責人姚啟林說:“水果玉米品種是經過多次甄選出來的優良品種,與普通玉米相比,水果玉米營養價值高,種植周期短、投入少、銷路更好。”
產業興,鄉村興;產業旺,農民富。近年來,梧州市以培育新興產業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力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上半年,全市特色蔬果量足價穩,葉菜、瓜類、李子、荔枝等特色果蔬總體生產平穩,上半年新投產設施蔬菜基地20個、568畝,蔬菜產量157.18萬噸,同比增長7%;全市水果產量達26萬噸,同比增長16.14%。同時,梧州市還要狠抓穩產保供,立足早部署、早行動,抓緊落實技術服務、加強加密農業災害監測預警,全力穩定種糧面積。據農情統計,今年全市春種糧食作物110.43萬畝。
為保障生產能力穩步提升,梧州市還積極開展“春耕一線黨旗紅”“送技上門”春季科技服務等活動,同步推進線上線下技術指導,上半年,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共組織技術服務人員6015人(次)深入基層一線指導開展春耕生產指導服務,舉辦春耕備耕技術培訓班423期,累計培訓1.61萬人(次)。
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共組成服務隊88個,4924人(次)技術人員下基層一線指導開展春耕生產指導服務,開展各類服務活動907場次,累計培訓1.38萬人(次)。
以茶興農,拓展鄉村新活力
自2021年12月全市全面啟動生態茶園建設大會戰以來,梧州市生態茶園建設工作扎實有效開展,六堡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夯實,上半年茶葉產量增長迅速,呈現“采早、量增、質優、價揚、銷暢”等特點。
近日,在蒼梧縣六堡鎮雙貴茶園,翠綠的茶樹綿延山坡。茶農們趁著好天氣給茶樹除草、剪枝。茶園負責人李宗業說:“目前,茶園種植面積達到1100多畝,已形成了茶葉規模化種植、科學化管理、標準化生產的體系,輻射帶動周邊10多個村1000多戶群眾增收致富。”
作為六堡茶的發源地,當地茶農按照茶葉的生長周期和管護技術,針對不同時期管護需要,抓好除草、施肥、剪枝等技術關,著力提高茶青發芽率,最大限度挖掘茶葉的經濟價值,將茶產業做成富民增收產業。
“這只是梧州市茶產業其中一環。”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孫本旭介紹,為推動生態茶園建設,梧州市出臺新建茶園(油茶)激勵措施,推行“企業+集體經濟+大戶”模式,帶動從業人員5萬多人,受益村民約24萬人,茶農平均年增收3000元,上半年全市茶園面積達31.22萬畝。同時,梧州市還組織開展全市茶樹種植技術培訓班,對規模重點茶園實施掛牌服務制度,實現了34個千畝以上規模茶園技術指導全覆蓋,上半年全市各級技術指導服務團隊共派出技術人員1500多人次,指導茶企茶農等4000多人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