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八中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周迎春
“在基礎教育階段持續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突破,踐行新時代八中人的責任和使命擔當……”8月20日,重慶市第八中學校第三屆國際學習節啟幕儀式上,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周迎春擲地有聲。
(相關資料圖)
據悉,本屆學習節以“人工智能時代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三創教育的反思與展望”為主題,是重慶八中建校85周年之際舉辦的學校品質發展暨“四個教育”實踐研討系列活動之一。
▲活動現場
▲與會嘉賓參觀“走進三創”快閃展
據介紹,重慶八中“三創部”始創于2018年。當年,學校提出新時代“品質、品位、品格發展”的辦學主張和“支撐每一個孩子的精神成長和終身發展”的育人使命。
啟動“三創”教育改革實踐
在國家全面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國際上正探討如何培養面向未來人才問題的背景下,如何找尋更好的教育路徑和方法?在與華東師范大學全球講席教授趙勇帶領的“三創”團隊交流中,不斷追求卓越的八中人積極啟動“三創”教育改革、探索與實踐。
周迎春介紹,“三創教育”的英文縮寫為“ICEE”,指創新、創造、創業和教育。創新——創新意識,指學生看世界的眼光和視角;創造——創造能力,指學生將所學轉化為所用的能力;創業——創業素養,指學生在未來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為更多人創造價值的能量,現階段則更多是指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教育”是面向人工智能時代的一種全新教育范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創業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全球化視野,為學生做好應對不確定未來的準備。
推動“三創教育”落地生根
理念達成一致,如何真正推動改革的落地?對此,周迎春介紹,重慶八中先設立實踐目標:致力于通過個性化的學習內容、真實產品為導向的學習過程與全球化的學習社區,從學習資源、學習方式、學習環境三個維度來推動傳統教育方式的深刻變革和重塑,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從調研和預熱到實施和優化,再到深化與迭代,“三創教育”逐漸在重慶八中校園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2018年11月起,學校在調研反饋信息的基礎上,形成較為全面的頂層實施框架和路徑;2019年開始舉辦“三創”體驗營等活動;2019年9月,“三創”教育改革實踐在重慶八中落地開班;2022年6月,首屆“三創”實驗班學生順利畢業……通過學校對學生學業水平的跟蹤、學生中考的表現、教師的反思和家長的評價,“三創”課程的科學性和實踐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證明。
“三創教育”證明行之有效,“期盼、挑戰、信心、收獲滿滿……”一群通過“三創”教育改革的孩子發生巨大變化,對此,周迎春表示欣喜。
持續深化拓展“三創”教育改革
一輪改革的成功引發大家進一步思考——對于這批經歷改革成功、升入高中的學生如何繼續培養?如何讓已經參與改革實踐的老師們變為種子教師,在八中更好地生根發芽?如何讓更多學生受益、受惠于“三創”教育改革的成果?
團隊決定,繼續深化拓展“三創”教育改革,啟動高中“三創”思維課程。
于是,同學們在各種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深入研究并探索了多個與重慶本地發展緊密相關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共同完成超過200件學生作品,以創意創新創造的方式,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深度探討本地話題,拓展全球視野,提升跨文化理解和交流的能力……
隨著“三創”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同學們在展示更好的實踐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的同時,更好地展現出更深刻的思考和更寬廣的格局。同時,老師們也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上取得了顯著進步,更加重視從更多維度去挖掘學生的潛能,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更加敢于挑戰、敢于創新,課程和教學方式更加與時俱進、更具吸引力。
在周迎春看來,“三創”教育改革理念與新時代國家倡導的變革育人方式是一致的,與培養面向未來人的趨勢也是一致的。
在未來,“三創教育”如何更好地與時俱進?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經歷,幫助學生走向未來?周迎春表示,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研判、用發展的思維來謀劃,繼續探索“三創”教育創新實踐,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創業素養的新時代人才。
文/李好 圖/鄔靜波
編輯:駱丹
責編:趙蕾
審核:黃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