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綠色低碳發展行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近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天津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公布《天津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制定了16項重點任務,目的是加強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防控,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健康。即日起,本市啟動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推進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理,加快補齊新污染物治理短板,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
何為新污染物?市生態環境局環保專家介紹,新污染物是新近發現或被關注,對生態環境或人體健康存在風險,尚未納入管理或者現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風險的污染物,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多種化學品,包括藥品、個人護理產品、殺蟲劑、工業和家用化學品、金屬、表面活性劑、工業添加劑和溶劑等。目前國際上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微塑料等四大類。
如何治理新污染物?根據該方案,到2025年,完成國家重點管控物質和本市重點行業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完成首輪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適時發布本市新污染物補充清單,實施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管理;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實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全市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逐步健全,新污染物調查、監測、篩查、評估體系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新污染物治理長效機制逐漸形成。
“為實現這一目標任務,《方案》突出‘篩、評、控、禁、減、治’全環節,圍繞建立機制、摸清底數、源頭防范、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強化科技支撐等多方面制定了16項重點任務?!笔猩鷳B環境局工作人員說。從今年起,本市動態開展天津市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摸清化學物質底數,確定天津市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清單,開展天津市化學物質生產使用的品種、數量、用途等基本信息調查。開展天津市化學物質生產、加工使用、環境排放數量及途徑、危害特性等詳細信息調查。2023年底前,完成首輪化學物質基本信息調查和首批環境風險優先評估化學物質詳細信息調查。2025年底前,逐步完善天津市化學品環境管理平臺,將新污染物及其他需重點關注的化學品管理相關業務整合并進行集中管理,形成“一企一檔”管理模式。
根據該方案,本市建立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制度,開展天津市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2025年底前,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體系。將已經具備日常監測能力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納入現有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中。2025年底前組織完成一輪地下水新污染物摸底調查監測試點。同時,啟動全市新污染物篩選及“一品一策”管控行動,綜合提出源頭管控、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生命周期管控措施。啟動天津近岸海域微塑料監測行動,開展以渤海近岸海域典型區域為試點的微塑料監測。從今年起,本市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比如,選取重點企業和工業園區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形成若干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綠色替代、新污染物減排以及治理示范技術。鼓勵企業先行先試,減少新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加強養殖投入品管理,開展海水養殖用藥的監督抽查,依法規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學藥品。
“以科技為支撐,加強新污染物治理,成為本次治理行動的特色措施。”工作人員介紹,本市聚焦新污染物治理相關領域,開展新污染物調查、監測、篩查、暴露評估、危害評估、計算毒理、環境危害機理、遷移轉化規律及重點優先控制新污染物污染防治技術等相關研究與應用示范。鼓勵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國家和市級相關重點科研項目,推動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聯盟、企業重點實驗室等平臺開展新污染物相關新理論基礎研究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管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涉新污染物科學研究,提升創新能力。(津云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