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貸機構在某商業大廈門口發布的小廣告,以“倒貸”、債務置換、低利息等誘導客戶。本報記者 李吉森攝
某助貸中介工作人員在朋友圈發布信息,誘導居民辦理貸款,稱“總有一款適合你”。
某助貸中介發布信息顯示,可以辦理“倒貸”、農戶貸、經營貸,宣稱“當天到賬,名額有限”。
(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年初,不少居民接到這樣的來電,開口第一句話就是:“請問你需要貸款嗎?現在我們有新的渠道,消費貸(經營貸、信用貸)的利息低到3.8%以下了,特別合適,要不要來辦理?”
一些居民不免納悶,難道普惠金融發展這么快了,貸款這么便捷,還會有人主動提供服務嗎?仔細詢問后才知道,打來電話的并不是銀行機構,而是“助貸機構”。他們只是和銀行有業務合作,幫助銀行拓展客戶資源,將意向客戶的資料提交給銀行。
這樣的中介機構快速發展,并將業務滲透到了很多角落。一些助貸機構宣稱在銀行有內部關系,掌握銀行的風控規則,能幫信用記錄有問題的客戶辦下來貸款;甚至還有助貸機構稱:“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我們辦不到的?!?/p>
這樣一批助貸機構游走在灰色地帶,以低利率誘導居民辦理各種違規業務,例如房貸轉經營貸、套取貸款用于金融產品投資等。而且,這些機構要收取高昂的信息費、服務費、咨詢費等。專業人士則指出,助貸機構幫助個人辦理貸款后,銀行發現違規,相關責任大部分由個人承擔。因此,應避免通過助貸機構操作貸款,可以直接在銀行App上或者通過銀行營業網點申請貸款,這樣獲得的貸款才合法合規,風險也在可承受的范圍內。
以低利息誘導居民辦“轉貸”
南開區居民張浩(化名)近期頻繁接到助貸機構的電話,詢問他是否需要貸款。助貸機構人員添加了他的微信,每天噓寒問暖。他只是一個“上班族”,不做生意,近期不買車,孩子上學也沒有大額支出,因此,他并不需要貸款。
助貸機構人員卻仍不罷休,繼續追問:“請問你還有房貸嗎?房貸利率是多少呢?”提到這事,張浩有點不開心。他前兩年買的房子,當時房貸利率處于5.8%的高位,月還款6000多元,其中近3000元是利息。要是按照現在房屋貸款利率4%左右計算,月還利息將減少近1000元。
助貸機構人員引導他可以辦理一項“個人債務置換”業務,將房貸利率和個人月供負擔降下來。聽到這個消息,張浩開始感興趣了。于是,中介給出了具體操作方案:先借來一筆過橋資金,把房貸還了;再辦理一個營業執照或者過戶一個營業執照,通過中介在銀行辦理一項企業經營貸,用經營貸的錢還了前期的過橋資金。后期,個人只需要還銀行的經營貸了?,F在經營貸的利息比較低,在3.8%以下,可以先息后本,期限可長達5年。
經過計算,張浩發現助貸機構的操作確實可以讓他現在的月還款額減少很多,但壓力只不過是延后了,并沒有消除。助貸機構進一步引導他:“現在很多人都是這么辦的,前兩年房貸利率較高,置換成現在的低利息產品是大勢所趨?!?/p>
如此的說法讓張浩有些動心。但是,他覺得通過助貸機構辦理一個營業執照風險太大,萬一后期注銷起來有麻煩,豈不耽誤了很多事?中介繼續推薦:當前銀行還有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消費貸,額度最高可達50萬元。只要申請人在正規企業上班,按期繳納公積金,有連續繳納的社保即可。辦理出來的貸款可以先將一部分房貸還了,后期再還信用貸、消費貸?!艾F在信用貸和消費貸的年利率也降到4%以下了,你的房貸年利率在5%以上,辦‘轉貸’非常合適啊?!敝薪檫€說,“我們這有一個客戶,昨天剛辦下來80萬元,正準備把前期的房貸還了?!?/p>
溝通過后,張浩發現,當前找中介辦理“倒貸”“轉貸”的人不少,但是付出的費用和成本也很高。經他詢問,通過這些中介機構辦理貸款,他們要收取3%至8%不等的服務費、信息費,要是信用記錄有瑕疵,還得再加錢。一筆20萬元的貸款,中介就要收取1萬至2萬元服務費,這筆費用有可能比貸款利息都高。
“沒有我們辦不到的事”
南開區居民唐磊(化名)前幾年借過網貸,也辦過信用卡。去年他做生意失敗,留下了很多逾期記錄。近期,有助貸機構聯系上他,推薦各種貸款。他有些遲疑:“像我這樣,征信報告上有逾期記錄的人,也能辦貸款?”
助貸機構則毫不遲疑地回復:“絕對沒問題,肯定能辦下來?,F在有不看征信、不看流水,無抵押、無擔保的產品。”唐磊有些不解,銀行放貸也要講規則,總不能把貸款放給無風險承受能力的人吧,將來萬一成了一筆壞賬,難道承辦人不擔責任?
不久,另一家助貸機構給唐磊出了具體的方案:一是通過中介借來一筆資金,在他名下的賬戶里“待”上十天半個月,在這期間去銀行申請貸款。二是找農貿批發市場出具一份租賃協議,顯示他是市場的商戶。三是到農村找相關人出具一份大棚租賃協議,顯示他是種植戶?!斑@些方案可以自由選擇,能通過銀行的審查?!敝薪檫@樣說。
據了解,通過第三方出具的這些證明文件,并不是真實的。以商戶、農戶證明材料來說,并不需要辦貸款的個人后期真實經營?!耙虼?,我們是找了關系辦理這些材料的,你得花錢?!敝薪槿藛T這樣對唐磊說。
找關系辦虛假證明,這樣的事唐磊覺得風險太大。他想以自己現在的工資收入為證明,以名下一輛車為質押,辦理一筆貸款。最終,中介告知,這筆貸款的數額太小,只能申請下來10萬元的額度,不值得操作。而且中介進一步提示,可以通過其他途徑提升貸款額度,“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我們辦不到。100萬元以內,你想要多少我們都能給你辦下來”。
河西區的一名大學畢業生謝飛(化名),去年下半年在招聘網站投遞簡歷。一周之內,發來面試邀約的公司里有3家都是金融中介公司。他最終經過面試,進入一家公司做“銷售顧問”,每天的工作就是撥打電話,推銷貸款?!耙惶煲?0多個電話,其中遇到有意向的也就兩三個。”他這樣說。
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謝飛了解到,助貸機構在快速增長,行業規模越來越大。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過去兩年,銀行的存款大幅增加,貸款業務增速下降。大量的資金沉淀在銀行,急需把貸款業務做起來。銀行的貸款業務部門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就把一部分業務外包或者尋找第三方機構合作,于是,大量的助貸機構應運而生。
據他了解,在天津,助貸行業的從業人員已超過5000名,大部分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撥打電話,邀約客戶上門審驗征信報告和各種資料,再匹配各家銀行的貸款?!坝龅劫Y質不足的,就用各種變通的方式留住客戶,進而提高服務費、咨詢費等費用?!敝x飛說,“有一些中介違規操作,誘導客戶用虛假證明申請銀行貸款,風險很高,而且客戶要付出更高的中介費用?!?/p>
盡快將助貸機構納入監管
一位助貸機構的從業者透露,通過中介辦理貸款,暗藏著多種風險。第一,提交虛假材料的風險,有可能涉及法律責任。第二,個人獲得了更高額度的貸款,但風險承受能力不足,資金鏈斷裂,會進一步影響客戶的征信記錄。第三,一旦銀行發現貸款發放過程存在風險,或者后續客戶違規使用貸款,將貸款用在金融投資、炒房等領域,銀行會抽貸,要求客戶提前還款等。這些風險大部分都由辦理貸款的個人承擔,而前期收取中介費用的助貸機構則通過各種方式規避,極力撇清責任。
“因此,通過中介機構辦理貸款,風險與便利并不對等。”專業人士提醒,“無論怎樣,申請貸款都要在個人所能承受的范圍內,超出風險承受能力的貸款,本身就存在資金鏈斷裂的可能。從這方面看,助貸機構誘導客戶辦理大額貸款、違規轉貸等,都是不合規且風險巨大的?!?/p>
近年來,銀保監會多次發布公告或者風險提示,提醒居民謹慎通過助貸中介辦理業務。2021年10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警惕貸款中介不法行為侵害的風險提示》,針對非法中介、假冒銀行名義發布辦理貸款的廣告信息等行為,提醒廣大消費者要珍惜個人征信、理性借款、不輕易向無關賬戶轉賬,有貸款需求時要選擇正規機構辦理。
2022年12月20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又發布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不法中介誘導,認清違規轉貸背后隱藏的風險。一些不法中介發掘“商機”,向消費者推介房貸轉經營貸,宣稱可以“轉貸降息”,誘導消費者使用中介過橋資金結清房貸,再到銀行辦理經營貸歸還過橋資金。然而,這種將房貸置換為經營貸的操作隱藏著違約違法隱患、高額收費陷阱、影響個人征信、資金鏈斷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風險。
多次風險提示并不能根除助貸中介的誘導,而且相關機構和從業人員仍在持續增長。對此,南開區一家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指出,當前,助貸機構處在監管空白地帶,缺乏從業資質和行業規范的約束。金融監管部門應盡快將助貸機構納入監管范圍,出臺資質許可、從業人員準入、業務開展流程、行業規范等方面的規定,這樣,這一行業才能穩健合規發展,不干擾正常的金融秩序。
當前,助貸機構快速增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極力擴展貸款業務、粗放放貸有緊密關聯。統計數據顯示,每一次貸款規??焖僭鲩L的階段,都與助貸機構增長波峰相重合,而且同期也出現大量的違規放貸案件。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合理調節貸款發放速度和規模,做好風險審核和把關,讓助貸機構的違規操作徹底失去生存空間。(津云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