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天津北方網訊:“首席法律咨詢專家知識淵博、業務精湛,處理問題有熱情、講技巧,真是給我們老百姓幫了大忙。”這是社區群眾對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們的由衷贊美。近年來,和平區法學會積極推行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制度,并在和平區各街道設立區法學會法律服務站,化解了大量社會矛盾。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團隊這個“人才庫”,成為解決基層治理難題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資深律師駐站服務
梁學敏律師是國浩律師(天津)事務所的合伙人,從事律師職業十余年,有豐富的經驗。擔任和平區法學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以來,梁學敏積極參與社區公益法律服務,深入法律服務站,解答老百姓“急難愁盼”的法律問題。
一天,一位男士前來咨詢,稱其受雇從事運輸工作,但在搬運貨物過程中不慎摔傷,雇主以責任不清為由拒不承擔法律責任。事故發生已半年之久,雇主始終未露面,這位男士自行擔負了高額手術費、醫藥費等。他在忍受肢體痛苦之余,還面臨許多法律上的困惑。梁律師對他的遭遇非常同情,耐心地向其講解了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告知其訴訟的流程和需要準備的證據材料。對于這位男士最為關心的傷殘情況、賠償金額等問題,梁律師詳細地講解了傷殘鑒定的程序,并就他可能構成的幾種傷殘等級及對應的賠償金額進行了耐心的核算,努力讓他做到心中清晰明了。梁律師說:“擔任區法學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既是榮譽也是責任。律師要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面對需要幫助的群眾,要努力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傳遞給他們。”
專家智慧化解矛盾
作為天津市中心城區的核心區,和平區老舊小區眾多,因房屋拆遷、安置補償等產生的矛盾糾紛較為突出,和平區法學會著眼這一社會治理難題,依托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制度,主動作為、勇挑重擔。
有這樣一起由拆遷問題引發的長達30年的糾紛,某家庭因為房屋分配問題產生矛盾。該家庭存在直系親屬、旁系親屬、養子女、繼子女等錯綜復雜的關系,各方各執一詞。由于案件久拖不決,已影響到該家庭的老人就醫及學生入學等事項。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和平區法學會從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庫中精心挑選了區住建委工作人員李瑩和律師梁學敏,負責該案的論證與咨詢。兩名專家在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動作為,通過走訪原涉事單位、開展調查取證,耐心與每名涉事利益人進行溝通,講明事理、論好法理、說好情理,破解了癥結、打通了心結,有效化解了這起陳年積案,讓一個30年互不往來的大家庭重新和睦相處,為基層社會治理作出貢獻。
整合資源參與治理
和平區法學會嚴格落實中國法學會印發的《關于推行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制度的指導意見》,從2021年開始把推行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制度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并結合和平區工作實際,充分發揮專家隊伍“思想庫”“智囊團”“人才庫”的作用,在參與社會治理、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等法治實踐中做出了積極貢獻。區法學會先后深入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司法局和6個街道、7個基層派出所,走訪調研、問需問策,摸底排查基層矛盾糾紛,深刻把握實際法律需求,并召開區法學會理事會廣泛征求意見,為明確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制度工作定位、把握工作重點,收集了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和平區《關于建立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制度的工作方案》,確定了工作路徑。
和平區是天津市中心城區的核心區,雖然面積只有9.98平方公里,但人口密集(戶籍人口44萬),轄區內法律專業資源、行政資源、公共法律資源優良,現有律師事務所93家、專職律師1216名。“我們努力將區位優勢轉化為工作優勢,在優中選優的基礎上,確定了首批22名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包括市、區政法、公、檢、法、司、信訪、行政機關等單位的業務骨干16名,知名律師6名,涵蓋行政訴訟、政府法律服務、經濟糾紛等多個業務領域,并及時建立了專家庫。”和平區法學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2022年以來,全區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共參與研究矛盾糾紛41件,參與法律咨詢63次,參與普法宣傳活動100余次,搭建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津云新聞編輯劉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