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吃西瓜的時候到了。西瓜汁多味美,除了瓜皮就是可食用的果肉。吃起來也不像芒果那么臟手。關鍵價格便宜,產量高,全國都能種植。
(資料圖片)
西瓜似乎是專為供人食用才進化成這樣的,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西瓜的來源中國有“吃瓜群眾”,但是西瓜卻不是中國的本土作物。
西瓜的原產地是南非www.nfysw.com。在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極其周邊地區,有著大量的野西瓜。
這些野西瓜,跟我們現在的西瓜可不一樣,切開來看,里面大部分是不可食用的瓢,可食用的只占1/3不到。
除了果肉不多,這西瓜還是苦的。
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許勇說,“西瓜是葫蘆科,含有大量葫蘆素,這是它苦味的來源,野生的西瓜大部分是苦的。苦味有一定的預防病蟲害的功能,所以從防御的角度看,苦味是有利于野生西瓜生存和繁衍的。”
這樣的苦西瓜,經過人工培育,變成可食用的西瓜。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所以稱之為“西瓜”。我們那里也有叫“喜瓜”的。
西瓜是如何變得可食用的在野西瓜被發現后,人們把那些微微有點甜的拿來吃,不甜的拿來喂牲畜,苦的就直接丟掉。
有些瓜農就刻意留下有點甜的西瓜的種子,種下后再把有點甜的瓜的種子挑出來,一代一代的篩選,西瓜變得越來越甜,果肉也變得越來越多。
這是人工培育篩選的結果。
時間進入現代,科技發達,人類開始探索基因的秘密。
科學家借助基因技術,給西瓜基因繪制了質量精細圖譜,獲得了與果實含糖量、瓤色等多個重要農藝性狀關聯的基因組位點,為西瓜培育建立了直觀可靠的科學數據支持。
到今天,已經出現了黃肉西瓜,無籽西瓜等,這就是科學的力量。
2016年,世界西瓜總產量1.17億噸,中國產量近800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68.4。
占世界人口20%的中國人,憑借一己之力種出了近70%的西瓜,又獨自吃光了它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