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5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蕭鎮平 楊凌怡 通訊員 周志榮 黃俊杰 文/圖)花農正趁著春天好時光,忙著栽種花卉苗木。
兩個村,都叫“溪坂村”,中間隔一條數十米寬的河流,一個屬龍海區東泗鄉、一個屬漳浦縣官潯鎮。
(資料圖)
隔河相望的兩個溪坂村,原先都是經濟薄弱村,找準產業后,這兩個村共同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卉苗木特色村,雙雙成為億元村,開出鄉村振興并蒂花,村民們走上致富之路。
這邊種花富了
漳浦縣官潯鎮溪坂村的花農趁著春天好時光,忙著栽種花卉苗木。
溪坂村位于漳州市區南郊的324國道邊上,毗鄰東南花都花博園。“幾十年前,這里還曾因地勢低洼,常遭水患,發展受阻,村里的主產業是水稻和荔枝,但水患頻發,再加上荔枝的價格逐年走低,村民只好外出打工。”溪坂村支書翁國興說道。
上世紀末,漳州市政府決定在324國道邊規劃建設花卉走廊,發展苗木產業。1999年,國家級盛會——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會落戶漳州,主會場所在地選址溪坂村馬口,并興建了“花博園”。看到越來越多的各地客商往花博園來,溪坂村黨支部抓住機會,帶領全村村民種植花卉苗木。
“村民以前大多種植水稻、水果等農作物,沒種過花卉,開始大家還擔心種花賣不出去,沒有收益。”翁國興說,后來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帶頭改種,并引進十幾家外地花卉企業入村指導,村民看到了效益,慢慢跟著種植花卉苗木。
花卉帶來好錢景!截至目前,溪坂村花木種植面積達1萬畝,全村97%的農戶從事花卉苗木種植、經營,人均種植面積2.5畝,主要種植綠化苗木、觀葉植物、洋蘭等主導花卉品牌系列。全村有花木企業及專業合作社共229家,形成了集培育、種植、銷售、綠化工程設計施工及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產業鏈。
“20多年來,溪坂村的發展,始終與每年一屆的花博會‘同頻共振’。”掛鉤溪坂村的官潯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方獻瑞說,溪坂村村民的年人均純收入已達7.6萬元,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村花木營銷收入14.5億元,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卉特色村,走上一條美麗的鄉村振興路。
那邊坐不住了
隨著溪坂村產業越來越大,其“美麗效應”也開始慢慢往周邊的村莊輻射,其中就包括一河之隔的另一個溪坂村,這個溪坂村屬龍海區東泗鄉。
“需要紅葉石楠5棵,有貨聯系!”這是兩處溪坂村的花農們共同建立的花卉苗木信息共享群內發出的短信。
官潯鎮的溪坂村和龍海東泗鄉的溪坂村靠近,當地群眾為便于區分,稱漳浦溪坂村為頂溪坂,稱龍海溪坂村為下溪坂。
龍海溪坂村地處東泗鄉最西部偏僻地帶,過去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僅靠傳統的“稻—稻—豆”耕作,產量低下。很多人選擇外出打工,不少田地荒廢成了“咸菜地”。
2012年,花都大道建成通車,將兩個溪坂村聯在一起,看著河對岸的漳浦溪坂村因種植花卉致富了,這邊龍海溪坂村的村民終于坐不住了,于是開始嘗試種植花卉苗木。
陳旺奇是龍海溪坂村最早種植苗木的一批人之一,他在花都大道邊租地3畝種植地被花木,年純收入18萬余元。
龍海溪坂村的村民轉種花卉苗木后,人均年收入達四五萬元。
原來被拋荒的土地被喚醒了,種上“搖錢樹”。截至目前,全村花卉種植總面積約2200畝,種植有香樟、秋楓木、鳳凰木、木楓、樸樹等各種花木達數百種,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浙江、廣東、江蘇等省份成為主要市場,年創產值2.5億余元。
東泗鄉溪坂村黨支部書記許躍漢說,目前全村共成立注冊包括苗木合作社、園林綠化工程公司、園藝場等在內的經營主體40多家,形成“農戶+合作社(公司)+客戶”的生產模式,實現“產、運、銷”一體化。
“都是溪坂村,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東泗鄉便民服務中心主任藍愛國說,目前,溪坂村正在規劃建設沿花都公路的花卉走廊,建成后將和漳浦的溪坂村花卉走廊聯成一條線,并全力打造“電商+花卉”品牌一條街,共同打響“溪坂花木”知名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