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4月9日,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國家區域性水稻良種繁育基地的“5G”大棚里,粒粒金黃的水稻種子已經包裹上“防護衣”,通過浸泡冒出雪白的“嫩芽”,工人們均勻地將它們播撒在苗床的黑土上。粒粒種子入苗床綏化市北林區是“中國寒地香米之鄉”,這里種植的水稻品種以香米為主,眼下,北林區計劃種植的112萬畝水稻迎來了“播種季”。“我們主要分塊下種,一個是南繁回來的香稻原種,另一個是已經審定使用的香米品種綏粳309。”老農技員盧國臣一邊指揮工人播種一邊介紹。平整的苗床今年,為確保良種繁育安全,基地采用了“大數據5G技術”分析育苗。在這里,記者看到排列整齊的智能噴灌系統、全自動控溫的棚簾、排風系統和采集溫度、濕度及土壤pH值的測控系統……“這個大棚非常先進,通過數據匯總分析出最適宜水稻生長環境的數據,科學管理育苗整個環節。數據在手機上顯示,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澆水、控溫、放風等。”盧國臣打開手機里的APP一一介紹著。盧國臣告訴記者,這棟“5G”育秧大棚,一共5000多平方米,有效育苗面積在4000平方米左右,可供30多公頃水稻插秧,能產出54萬斤優質香稻良種。在位于雙河鎮楊樹村北林區稻香村農作物種植合作社的水稻育秧基地里,合作社理事長丁會利帶著幾名工人利用遙控播種機、覆土機播種,按一下遙控器,來來回回,不到半天時間,一棟大棚就播種完成了。“人工需要6人到8人,一半人撒種、一半人覆土,還要考慮撒種和覆土的均勻度,用上這個機械,兩個人配合就能完成。”丁會利說著機械化帶給播種的便利。今年該合作社種植了1200畝水稻,以綏粳系列香稻為主。為了保證香米的品質,從播種開始就精細化管理。丁會利說:“我們一共13棟高臺育秧大棚,通過運用機械化、智能化管理方法,苗期使用自動微噴系統控制濕度,增強秧苗的防病、抗病能力,從而達到移栽不緩苗、不傷苗,提高糧食品質。”北林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連文帶領工作人員來到合作社進行現場指導。李連文介紹,北林區地處的積溫帶最適合種植北林香米,每年4月開始進入集中播種期。今年北林區95%以上稻農使用半自動播種、覆土機。播撒精度高、標準高,覆土時薄厚均勻,出苗率有保障,稻苗生長也好。今年,北林區計劃種植水稻112萬畝,全域種植以北林香米為主,眼下稻種入苗床,預計5月上旬進入插秧期。來源: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