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第三周(04.16-04.22),臨近世界知識產權日(4月26日),合規領域大事不斷,尤其知識產權和人工智能領域,重磅動態頻出。
知識產權方面,最高人民法院透露,2022年全國法院去年共新收一審、二審、申請再審及再審等各類知識產權案件52萬余件。將大力加強互聯網領域、人工智能等新業態知產司法保護;國家版權局表示,加快推進教育、醫療、能源、交通、船舶等重要行業和重點領域軟件正版化工作;“童話大王”鄭淵潔宣布停止商標維權,不再發表任何文字作品;備受關注的杰威爾與網易庭審結束,杰威爾要求《天下3》游戲相關主體公司賠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205萬元。
數據要素與數字經濟方面,國家發改委指出要從數據要素基礎制度、數字基礎設施、產業創新發展數字化轉型和國際合作方面,持續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工信部表示要推動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突破。
(資料圖)
企業合規與網絡安全方面,最高檢表示,將依法嚴懲“網絡暴力”和“網絡水軍”,推進網絡數字領域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加大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司法保護力度;市場監管總局透露2022年“鐵拳”行動共查辦民生領域違法案件20.6萬件,今年將聚焦刷單炒信、不公平格式條款等違法行為重點打擊;
海外合規方面,人工智能領域chatgpt、AIGC持續成為重點關注對象,美國、日本、德國、歐盟各界探討加強監管、確保數據安全、版權保護等;反壟斷方面,英國將立法成立新的監管機構對大型科技公司進行監管,并已正式開始調查亞馬遜擬以17億美元收購iRobot的交易。
知識產權保護
1.最高法:將大力加強互聯網領域、人工智能等新業態知產司法保護
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圍繞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最高法相關負責人透露,2022年全國法院去年共新收一審、二審、申請再審及再審等各類知識產權案件52萬余件。
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林廣海透露,堅決制裁過度采集使用個人信息和利用算法實施價格歧視、價格欺詐等行為。妥善審理數據確權、交易、服務、隱私保護等案件,探索完善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推動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切實維護數據安全;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大力加強互聯網領域和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積極回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知識產權保護司法需求。下一步,人民法院將圍繞《數據二十條》提出的政策要求和工作舉措,積極探索完善數據產權司法保護規則,為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提高數據要素治理效能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2.國家版權局:加快推進教育、醫療、能源、交通、船舶等重要行業和重點領域軟件正版化工作
4月21日,據國家版權局消息,推進使用正版軟件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第十二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強調,要加速推進重要行業軟件正版化工作,加快推進教育、醫療、能源、交通、船舶等重要行業和重點領域軟件正版化工作。要夯實軟件正版化工作主體責任,深入開展軟件正版化年度核查工作,持續推進工業軟件正版化,加大研發生產企業核查力度。要助推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對重要行業和重點領域開展軟件正版化調研工作,推動重要行業和重點領域關鍵軟件創新,改善軟件生態環境。
3.北京市檢察院:知識產權侵權手段不斷升級,呈現與網絡犯罪交織融合趨勢
4月21日,北京市檢察院舉行發布會,發布《北京市檢察機關知識產權檢察白皮書(2022)》。據透露,北京市檢察機關受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監督案件總數首次反超刑事案件數,民事、行政監督案件收案數近三年平均年增長72.9%。知識產權侵權手段不斷升級,呈現與網絡犯罪甚至詐騙犯罪交織融合的趨勢。下一步,北京市檢察機關將不斷提升與網絡、金融等領域交叉案件的辦理能力。完善檢察辦案保護創新創業容錯機制,穩步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持續探索檢察環節矛盾化解機制,實現最優保護效果。
4.“童話大王”鄭淵潔宣布停止商標維權,不再發表任何文字作品
“從今天起,我告別商品維權……我每天依然寫作,但寫出的作品包括已經寫出的長篇小說等永遠不再發表……”4月18日,“童話大王”鄭淵潔在社交平臺發布公告,稱由于維權困難,他將不再發表作品。
據鄭淵潔發布的公告,他原創的知名文學角色未經授權,便被各類商家惡意注冊了710個侵權商標。他自2002年開始對侵權商標維權,但21年來只維權成功了37個侵權商標。
相關受訪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了對鄭淵潔因維權受困而宣布告別的遺憾。在他們看來,對于這件事清晰地認知或許要回答兩個大問題:角色是否受到商標保護以及商品化權益的保護邊界如何劃分。
南財點評:某一動畫片中的角色形象,本身可以作為美術作品享有著作權。具體到‘舒克’‘貝塔’這類角色名稱,因其過于簡短,未必構成作品、未必產生著作權。如果把這些角色名稱作為未注冊商標,產生在先權利的前提是,在特定商品上經過使用并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商品化權益基于其載體在發揮其本身的功能、作用過程中而形成的權益,不同的商品化權益的載體的功能、作用不同,“商品化權”的保護范圍也會有所不同。
5.杰威爾與網易訴訟庭審結束:旗下游戲送周杰倫專輯索賠205萬
4月17日,備受關注的杰威爾與網易旗下游戲《天下3》訴訟案在杭州市濱江區法院開庭審理。杭州市濱江區法院公布,在庭審中杰威爾方面稱《天下3》贈送玩家周杰倫新專輯活動因未獲官方正式授權,屬于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要求《天下3》游戲相關主體公司賠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205萬元。
數據要素與數字經濟
1.國家發改委:將重點從五方面發力持續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4月19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將重點從五方面發力,持續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一是在制度建設方面,加快構建“1+N”數據要素基礎制度體系,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和行業開展數據要素流通使用先行先試,統籌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和場內場外相結合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
二是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適度超前布局,加快光纖網絡擴容提速、5G商用部署和規模應用,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三是在產業創新發展方面,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四是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強化各領域、各行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改造政策引領,提升“上云用數賦智”水平,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龍頭企業、第三方服務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加快轉型步伐。
五是在國際合作方面,積極提出“中國倡議”,落實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數字經濟領域成果。積極提供“中國方案”,推進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開展雙多邊數字經濟治理合作,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2.工信部:推動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突破
4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季度末,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超264萬個,全國已建成千兆城市110個,千兆接入用戶突破億級規模,移動網絡IPv6流量首次突破50%,算力基礎設施綜合能力顯著提升。
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夯實數字設施底座。研究出臺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寬帶邊疆”、千兆光網“追光行動”、中小城市云網強基建設、移動物聯網高質量發展行動,一體化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快技術產業創新。推動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研發力度。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領域,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三是深化行業融合應用。大力推進5G、千兆光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垂直行業、信息消費、社會民生等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動工業互聯網規模應用,聚焦重點領域形成創新應用示范標桿,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
企業合規與網絡安全
1.最高檢:依法嚴懲網絡暴力和水軍推進網絡數字領域涉案企業合規改革
4月18日消息,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網絡法治工作的意見》。圍繞維護網絡空間安全方面,《意見》指出,聚焦維護網絡系統安全、數據安全,依法嚴懲危害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犯罪。全鏈條懲治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網絡犯罪,依法嚴懲“網絡暴力”和“網絡水軍”。
聚焦服務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方面,《意見》指出,促進數字市場公平競爭。依法打擊治理刷單炒信、直播售假、流量劫持、勒索維權、虛假廣告和惡意搶注商標、域名、深度鏈接等不正當競爭活動。積極推進網絡數字領域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探索以事后合規整改促進事前合規建設,推動網絡監管部門、互聯網企業共同研究制定數據合規規范指引。
此外,《意見》指出,突出加大對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重點領域核心技術的司法保護力度。加強對“元宇宙”、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新技術新業態相關法律問題的前瞻研究,強化安全風險綜合研判,準確把握創新發展與違法犯罪的界限。
2.市場監管總局:今年“鐵拳”行動將聚焦刷單炒信、不公平格式條款等
4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鐵拳”行動成果及2023年“鐵拳”行動部署情況。會上,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一級巡視員王松林介紹,2022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民生領域違法案件20.6萬件,移送公安機關3554件,涵蓋食品非法添加、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特種設備、廣告和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方面。今年“鐵拳”行動方案已發布,各項工作正在積極推進。截至目前,各地已報送典型案例738件。
今年“鐵拳”行動方案中,將重點打擊的8類違法行為,分別是:食品中非法添加降糖降壓降脂等物質、假冒偽劣化肥、“刷單炒信”等虛假宣傳、“神醫”“神藥”虛假違法廣告、生產銷售劣質燃氣具、違法生產使用小型鍋爐和使用未登記電梯、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假冒知名品牌及“傍名人”“搭便車”行為。
3.國家網信辦等五部門:調整網絡安全專用產品安全管理有關事項
4月1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五部門發布關于調整網絡安全專用產品安全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自2023年7月1日起,列入《網絡關鍵設備和網絡安全專用產品目錄》的網絡安全專用產品應當按照《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專用產品安全技術要求》等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由具備資格的機構安全認證合格或者安全檢測符合要求后,方可銷售或者提供。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更新《網絡關鍵設備和網絡安全專用產品目錄》《承擔網絡關鍵設備和網絡安全專用產品安全認證和安全檢測任務機構名錄》。
海外合規風云
1.歐洲議員呼吁對于Chatgpt和先進的人工智能加強監管
4月17日,一群歐洲議員致函表達了他們對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擔憂,并呼吁制定更多的規則來對其加以監管。
在信中,議員們列出了他們希望看到歐洲議會采取的幾項舉措,包括在擬議的《人工智能法案》草案中提供一個框架,旨在“引導強大的人工智能朝著以人為本、安全可靠的方向發展”,此外還提及應召開關注人工智能風險的全球峰會。
2.德國創作者呼吁制定嚴格的ChatGPT監管規則
4月19日,代表14萬多名作家和表演者的42家德國協會和工會在周三敦促歐盟加強人工智能規則草案,他們指出ChatGPT對他們的版權構成了威脅。
Verdi和DGB的創意行業工會以及攝影師、設計師、記者和插畫家協會在致歐盟委員會、歐洲理事會和歐盟立法者的一封信中表達了他們的擔憂。信中說:“未經授權使用受保護的訓練材料,其不透明的處理,以及可預見的人工智能輸出替代來源,引發了問責、責任和薪酬等基本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在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之前得到解決。”去年提出人工智能規則的歐盟委員會將在未來幾個月與歐盟議員和成員國討論最終細節,然后這些規則才會成為立法。
南財點評:首先,AIGC生成內容侵權的根源在于文本數據挖掘,取得數據源頭的授權是合規的基礎。其次,AIGC的生成是否真正實現AI自我學習創作內容,而非重復再現或直接改編原作品則是合規的核心。
3.美國土安全部將成立特別工作組審查AI潛在危險與可利用之處
21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Alejandro Mayorkas表示,該部門將成立一個人工智能特別工作組,審查人工智能的潛在危險和可利用之處。馬約卡斯周五對外交關系委員會發表的書面講話稱:“人工智能將通過很多方式極大改變威脅格局,我們必須加以應對,并增強現有工具庫來克服這些威脅。”美國務部本月早些時候宣布將為公司和監管機構找到審查人工智能系統的方法,確保人工智能的使用符合道德、值得信賴并且合法。他們將為白宮和國會提出政策建議。
4.日媒:專家調查發現AI聊天軟件ChatGPT會生成電腦病毒
據共同社20日報道,專家對人工智能(AI)聊天軟件“ChatGPT”進行調查發現,若輸入裝成開發者的指令,就會生成能用于網絡犯罪的電腦病毒。通常情況下會拒絕生成病毒,但輸入特殊指令則會同意生成。AI開發企業表示已采取措施,識別犯罪和歧視相關提問及指令并避免助長此類行為,但調查發現可以輕松規避。
5.英國將立法成立新的監管機構對大型科技公司進行監管
4月22日,英國政府將在幾天內出臺立法,建立一個新的監管機構,對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等大型科技平臺日益占據主導地位的局面進行監管。
6.亞馬遜擬以17億美元收購iRobot的交易受到英國正式調查
4月18日,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周二開始對亞馬遜公司擬以17億美元收購iRobot Corp.的交易展開正式調查。該監管機構將初步審查的最后期限定為6月16日。
據悉,iRobot在美國智能吸塵器市場上占有75%的市場份額。2022年8月,亞馬遜正式宣布以全現金的方式收購iRobot,開出每股61美元合計高達17億美元的報價。如果交易完成,這將成為亞馬遜歷史上第四大收購案。
7.小米回應涉6.8億美元申訴被駁回:印度業務合法合規,等待書面判決
4月21日,卡納塔克邦的一家法院駁回小米印度公司對該國執法機構扣押其555.1億盧比(約6.8億美元)資產的申訴。小米一位發言人就上述法院裁決表示:“我們正在研究此事并等待書面命令。”該發言人稱,小米在印度業務符合當地法律法規。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