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近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蝴蝶紅灰蝶現身武漢”這一消息,經央視新聞發布后,其他一些媒體相繼轉發,并冠以“首次發現”“野外數量極其稀少”“好看但攻擊性強”等字眼,甚至鬧出“(紅灰蝶)全球罕見發現”的笑話。
(資料圖)
5月3日,消息發布者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副教授吳剛希望對紅灰蝶的“蝶生”進行更專業的科普。
紅灰蝶在武漢全年可見
事情起因于:武漢市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建設管理局與華中農業大學聯合開展為期一年的“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項目”。2022年7月18日,在喻家山景區環湖綠地上,調查人員發現一只紅灰蝶(Lycaenaphlaeas)。
吳剛老師告訴記者,紅灰蝶為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蝴蝶,但屬于無危LC等級。因此,它并不算是“全球罕見”的蝴蝶。
5月3日,長期專注于觀察拍攝蝴蝶的武漢蝶友、《素眼觀蝶》作者朱小明介紹,在武漢地區,紅灰蝶一年多代,全年大部分時間均可見到,春夏季數量更多。
巴天酸模、小酸模、何首烏、羊蹄草等酸模屬植物,在武漢山地較為常見,紅灰蝶幼蟲正是以此為食。
據朱小明的觀察,“酸模生長在哪里,紅類蝶就在哪里出現”。
記者本人也在武漢遠城區多次看到紅灰蝶。
紅灰蝶的“蝶舞”很有美感
紅灰蝶擁有很強的領地意識。吳剛解釋,研究發現,紅灰蝶雌蝶一生只交配一次,已交配的雌蝶在遇到雄蝶執著的追求時,會合攏翅膀躲避“騷擾”。
朱小明的野外觀察,佐證了紅灰蝶雄蝶簡直就是一個“鋼鐵直男”——雄蝶有“占域”行為,會搶占一個可能有雌蝶經過的棲息處作為領地,守株待兔式地癡癡等待一只雌蝶的到來。
那么,對于侵犯自己領地的“情敵”,它們毫不退讓,通過相互繞圈和快速舞動,有時會升到十幾米高、繞到十多米遠,用身體與侵犯者不斷進行“對對碰”,即使撞掉了翅膀上的鱗粉、撞殘了翼翅,也要守護這一方“求婚”領地。朱小明說,“觀看雄蝶打架,這種‘蝶舞’很有美感。”
紅灰蝶“顏值”很高
吳剛介紹,紅灰蝶前翅上的色斑,主要是通過視覺差起到躲避天敵、保護自身的作用。同時,它的蝶翅顏色亮麗,受到觀賞者的喜愛。
朱小明證實,紅灰蝶的“顏值”很高,而且特別有“模特范”。在拍攝它們時,就算被驚擾,它也不會飛遠,而是飛一小圈后又回到領地附近,并且擺出不同造型,讓賞蝶者多角度盡情拍照,差不多每一張都能展示它們的蝶翅之美。
朱小明說,紅灰蝶有一項極特別的生存技能,它們以幼蟲越冬,氣溫低時毛毛蟲在地面的枯葉下蟄伏。但不管多寒冷,一旦冬日陽光下溫度合適,毛毛蟲就會爬上貼地的綠葉取食,氣溫下降后再回到地面避寒。不同齡期的幼蟲最終都能在冬季生長發育,在早春前化為蛹。
這種超凡的越冬策略,既能利用冬季綠葉食材,又在寒季避開了天敵。在其它昆蟲銷聲匿跡的季節,紅灰蝶大獲成功,其種群在較冷的地區也能興旺發達。
朱小明分析,這也許是紅灰蝶能夠在武漢山區“堅守蝶生”的生存法則之一吧。而在城區,紅灰蝶較為少見,可能與綠化清理雜草和打藥除蟲相關。
另外,灰蝶是蝴蝶中的一大類,雖然用“灰”來命名,但體色并不“灰”。它們翅上的斑紋,有紅綠藍黃黑白赭等等,色彩變化多樣。武漢本土生存的灰蝶中,除了紅灰蝶,還有藍灰蝶、綠灰蝶、黃灰蝶、黑灰蝶,尖翅銀灰蝶、點玄灰蝶、曲紋紫灰蝶等。這些多彩的灰蝶在大自然中“走秀”,展示了武漢的生物多樣性不斷向好。
從總體上看,吳剛認為,蝴蝶對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是監測氣候變化的重要指示物種,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將蝴蝶納入生物多樣性觀測。此次在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發現紅灰蝶,進一步豐富了武漢的生物多樣性。(本文圖片均由朱小明供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