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總工會介紹,8月17日,市總工會舉行上海職工工間休息室建設工作推進會,截至目前,全市按照“1+4”標準體系,已建成762間職工工間休息室,計劃年底完成1400間休息室,為勞動者打造干凈舒適的工間休息環境。詳見↓
2022年,在政府與工會聯席會議上,市總工會提出關于“建設改善醫務工作者、公共交通行業司乘人員、公廁保潔員等從業人員工間休息室”的議題。
今年年初,“建設改善一批醫務、公交、地鐵、環衛公廁職工工間休息室”被列入2023年市總工會實事項目之一。截至目前全市按照“1+4”標準體系已建成762間職工工間休息室。
【資料圖】
何謂“1+4”標準體系?
市總工會協同醫務、公交、地鐵、環衛公廁4大行業工會,制定了“1+4”的工間休息室建設服務標準體系——
1個“三位一體”總標準
“三位”
“方位近”:幫職工選好點,因地制宜怡人
各行業要因地制宜,選取合適地點,方便職工就近使用。
“品位佳”:對職工用足心,設施環境怡身
各行業結合自身特點,根據場地條件及空間結構,配備相應設施,提升舒適度。
“定位準”:待職工充滿情,服務精準怡心
各職工工間休息室在充分發揮基礎功能的前提下,進一步實現各類工會服務職能的疊加和拓展,從而增強職工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一體”
實行工會服務陣地“一體化管理”
各行業應按照《上海工會服務陣地考核管理辦法(試行)》,圍繞工會服務陣地“六字訣”標準,即管理制度是否“明”,規范標識是否“亮”,服務內容是否“精”、休憩環境是否“美”,配套設施是否“全”、效能效果是否“佳”這六個維度對休息室開展標準化管理,確保服務品質。
4個特色行業標準
市醫務工會
根據職工工作特點,分別設置門診急診休息室、手術部休息室、住院病區休息室、120急救休息室及融合空間休息室等不同類別休息室,并針對醫務職工工作壓力大的情況,配備多種休閑放松設施,還對休息室采光朝向、室內空氣質量制定具體標準。
▲第一人民醫院手術科室工間休息室包含了餐廳,24小時為手術醫生提供餐食
▲醫務職工在楊浦區延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的休息室進行瑜伽鍛煉
市交通工會
針對公交車司機休息時間短的特點,按照實用、耐用、干凈、溫馨的原則,除了必備的躺椅和軟墊外,實行 “五個一”設施標準,將工間休息室打造成為公交司乘人員的“能量補給站”。
▲公交司機在位于陸家嘴的浦東公交“浦交行”文化驛站工間休息室內活動
▲49路公交工間休息室改造前后對比
申通集團工會
針對地鐵站點新老線路不同的空間條件,制定“地鐵車站用房使用標準”,結合地鐵職工日三班倒作息以及地下工作環境的特殊性,配備了大容量冰箱、空氣凈化器等設施。
▲地鐵3、4號線虹橋路車站職工休息室,站務員正在休息
▲地鐵9號線宜山路站工間休息室
市綠化市容行業工會
針對現有公廁空間狹小限制的條件下,配備一些小型設備如電熱水壺、電扇暖爐等,相對寬敞的附屬式道班房則增配電冰箱、微波爐、更衣箱等,滿足職工多樣化需求。
▲虹口區某保潔公司工間休息室內,一名環衛工人正在和家人微信聊天
▲吳中路綠化軸東公廁保潔人員工間休息室
下一步,市總工會將繼續按照“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原則,力爭年底超額完成1400間休息室的年度目標!
職工休息室雖然占地不大,但“小室見大愛”,體現的是各級政府和單位對廣大職工的關心、關注和關愛,是上海這座人民城市的溫度。
要抓緊建設推進,完成年度目標
以精細化管理將實事辦好,好事辦實,確保今年職工工間休息室建設改善任務在時間節點內高質量完成。
要保證質量優良,探索長效管理
廣泛傾聽職工對工間休息室的反饋,在工間休息室的裝飾布局、功能劃分等方面結合職工的所需所盼進行量身定制,將各類工會服務按需引入職工休息室,把好硬件質量關、把好服務項目關、把好日常維護關,把職工休息室建設成職工的“幸福新空間”。
資料:市總工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