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生物醫藥板塊上漲0.73%。記者留意到,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股東持股情況時透露,公募基金正在悄悄加倉醫藥板塊。與此同時,醫藥ETF連續多個交易日獲得資金凈流入。有金融業內人士提醒,醫藥板塊細分領域眾多,業績表現分化,可關注創新藥、中藥等細分賽道。
多只公募基金加倉醫藥
近日,恒瑞醫藥發布截至5月15日的前十大股東持股情況,葛蘭在管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下稱“中歐醫療健康”)自一季度末以來已增持309.85萬股,目前仍位列第八大股東,最新持股數為7165.82萬股,占總股本的1.12%。除此之外,二季度以來,恒瑞醫藥還得到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的加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僅是恒瑞醫藥,華測檢測披露的其前十大股東最新持股情況顯示,截至5月15日,與最近定期報告持股數相比,本期共有5個股東持股數量發生變動,1個股東新進為前十大股東。其中,歸凱所管理的嘉實新興產業、嘉實核心成長A目前分別持有華測檢測3299.2萬股、2799.04萬股,相比一季度,持股變動為84.92萬股、70.29萬股。
據國聯證券統計,從重倉股的角度來看,公募基金一季度加倉的行業僅有5個,即計算機、醫藥生物、家用電器、通信和電子。其中,公募基金對醫藥生物行業的超配變化比例位列第二。
為何醫藥板塊近期頻頻受到機構和資金青睞?“主要是因為行業基本面的回暖、長期成長性、低估值優勢。醫藥行業的基本面正在持續穩步改善,近年來,醫藥行業得到了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包括中醫藥行業的支持和基礎藥物目錄的調整等。且醫藥行業具有較強的長期成長性。”黑崎資本創始合伙人陳興文分析,低估值塑造價值投資基石。經過兩年的調整,許多優質醫藥公司的估值處于歷史中低水平。這使得醫藥板塊具有一定的估值優勢,吸引了更多資金的關注和配置。
醫藥相關ETF份額持續獲得資金加碼
與此同時,二季度以來,醫藥相關ETF份額持續獲得資金加碼。5月22日,截至收盤,醫藥ETF上漲0.65%,成交額7.51億元。拉長時間來看,該基金近60個交易日有47個交易日獲資金凈流入,合計凈流入金額66.97億元,凈流率達48.98%。據悉,該基金緊密跟蹤滬深300醫藥衛生指數,指數成分股中,華東醫藥上漲3.67%,片仔癀上漲2.81%,愛美客上漲2.14%,藥明康德、康龍化成等個股跟漲超1%。
“2023年醫藥行情主要分三條主線,首先是疫后復蘇,包括消費醫療、院內診療相關的耗材、器械、藥品等。其次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藥板塊,這一領域受益于需求提振,以及過去幾年開展的國企改革,部分中藥企業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業績值得期待;此外在醫藥創新領域,正向全球化的追趕。”富榮基金基金經理李天翔分析,醫藥行業是一個不斷發展地賽道,具體看不同階段有沒有爆發性增長的藥物出來引領投資風向。比如癌癥領域的一些新藥,如果在臨床取得比較好的成果,商業化又比較成果,那么其業績應該會在短期內得到較高的爆發。因此,長期看好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階段性會重點關注比較有潛力的品種。
醫藥板塊細分行業表現分化
事實上,醫藥板塊細分領域眾多,從業績來看,2022年生物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營收、利潤表觀增速放緩,細分行業表現分化。從2023年一季度的收入增速看,創新藥、中藥、連鎖醫院、醫藥流通、高值耗材、疫苗、血制品均實現環比恢復性增長,IVD、ICL、生命科學上游、CXO、連鎖藥店等細分行業大幅負增長(2022年疫情受益)或者增速邊際放緩。
眾多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如何把握?陳興文認為,在醫藥板塊中,創新醫療器械板塊、特色原料藥生產龍頭、創新藥物研發生產成長股和基因工程等細分領域具有較好的投資機會。“創新藥物是醫藥行業的核心驅動力之一,投資創新藥物領域可以從長期角度看待,因為創新藥物的研發和上市周期較長,但一旦成功,往往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回報。此外,隨著中醫藥行業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支持,特色原料藥市場有望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對于具備研發能力和市場拓展優勢的企業,特色原料藥領域可能帶來較好的投資機會。”陳興文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