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孫維國
高考季即將來臨,不少商家針對考生和考生家長推出了一系列“全套服務”,范圍覆蓋考生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家長們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原則,掏起錢來毫不手軟,掀起了高考消費熱潮。
高考對于每一個考生及其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因為如此,作為在高考節點上出現的一種消費現象,高考經濟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商家一方利益最大化,更為重要的是為高考營造良好氛圍,為考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服務,以便考生正確對待高考,從容應對高考。
也就是說,高考經濟的本質是服務于高考,而不是為了“消費高考”。商家熱衷高考經濟無可厚非,但不能掉進錢眼里,為了賺取利益最大化而人為制造“高考話題”,無限放大高考“成敗得失”,肆意販賣“高考焦慮”。這會讓考生和家長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中,由此盲目跟風消費高考經濟。在這種大環境下,商家賺得盆滿缽滿,家長和考生就成了高考經濟的“唐僧肉”,其負面效應不言而喻。
發展高考經濟并沒有錯,這不僅為考生提供了更多便利,也為社會帶來了就業機會。但也要看到,推動高考經濟的健康發展,讓其產生更多的正向效應,不能寄望商家的“道德自覺”,有關部門需加強對商家的監管,規范高考經濟的發展,避免商家為了賺錢而刻意制造“高考焦慮”。當然,家長和考生也要理性對待高考經濟,避免盲目跟風,掉進消費陷阱里面。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