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警惕舊貨市場成為銷贓通道
隨州曾都:結合辦案助推舊貨流通行業規范有序發展
正義網訊(記者劉怡廷 通訊員劉大印 桂超俊)“您好,請出示下您的身份證和購物票據,我們需要先登記有關信息……”近日,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檢察院檢察官在轄區一家回收黃金飾品的店鋪里看到,店主正仔細查驗一條黃金項鏈,并對該項鏈的相關信息和出售人員的身份信息進行登記。如今規范發展的舊貨流通行業,得益于曾都區檢察院制發的一份檢察建議。
2022年10月,曾都區檢察院檢察官在審查起訴章某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一案時發現,從事黃金收購生意的章某曾兩次以明顯低于市場行情的價格收購了王某(另案處理)的100余克黃金飾品,且未對王某的個人信息進行實名登記,也未要求王某提交黃金飾品的來源證明。經查實,王某所出售的黃金飾品全部是其盜竊所得。
按照《舊貨流通管理辦法(試行)》規定,“舊貨經營者應當對收購和受他人委托代銷、寄賣的舊貨進行查驗。對價值超過100元的舊貨應當詳細記錄其基本特征、來源和去向。”“舊貨經營者應當登記出售、寄賣及受他人委托出售、寄賣舊貨的單位名稱和個人的居民身份證”。今年2月,曾都區檢察院在依法以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對章某提起公訴的同時,向負有行業監管職責的公安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對轄區舊貨流通行業進行特種行業管理,推動該行業依法規范經營。
收到檢察建議后,曾都區公安機關迅速組織公安干警對不按規定登記舊貨信息、寄賣人員信息的店鋪,依法依規予以處罰;加強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店鋪的巡查檢查和對重點人員的盯防,加強源頭治理,防止犯罪所得進入舊貨流通市場;加強對舊貨流通市場經營活動報送數據的采集,督促企業及商戶落實自身主體責任;加強與商務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的聯動配合,及時共享相關信息,對轄區舊貨經營企業和個人進行摸底,掌握備案信息;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要求舊貨回收經營者對店鋪現存舊貨建立檔案資料,嚴格落實登記制度。
“下一步,我們將聯合公安機關等部門,深入轄區舊貨市場開展普法宣傳,向商家和群眾講解舊貨流通行業相關規定,凈化舊貨流通市場環境。”承辦檢察官表示。
[版面編輯:陸青] [責任編輯:楊景茹]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