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田書記,我家的尕娃考上大學了!感謝你們這兩年對我家娃娃的幫助,你回到西寧后,我也要經常帶娃娃來看你。”7月3日,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尕楞藏族鄉牙尕村村民尕藏加激動地向第一書記田海強道謝。
今年已經是省委宣傳部聯點尕楞鄉牙尕村和哇龍村、開展鄉村振興聯點幫扶工作的第二個年頭了。兩年來,省委宣傳部用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將兩村“所需”、村民“所盼”和幫扶工作隊“所能”相結合,穩步推進幫扶工作,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和贊許。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自省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進村以來,帶領村“兩委”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固定黨日及“四議兩公開”制度,深入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學習宣傳活動。在牙尕、哇龍兩村開展文藝演出,用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省委講師團宣講骨干深入尕楞鄉,與基層黨員干部、教師學生面對面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藏漢雙語宣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例子,闡釋解讀黨的二十大重大意義和主要內容,把黨的創新理論講深講透,進一步堅定基層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念。
“喂!多吉卓瑪,放映室暖氣燒好了,放映員也來了。今天放的是你一直想看的《長津湖》,快點過來啊!”眼看電影就要開始,哇龍村村民才讓措焦急地給同伴打去了電話。為做好鄉村文化建設工作,省委宣傳部分別在牙尕村、哇龍村建成農村公益電影室內放映室,配齊價值20余萬元的電影放映設備,從此,無論寒暑雨雪,村民們都能在家門口享受豐富的電影盛宴。
尕楞鄉山泉甘甜清冽,種植著大面積的黑青稞,村民們自古以來就有釀造酩餾酒的習俗。為進一步保護好這一傳承已久的釀酒技藝,駐村工作隊積極助力,在支援建設酩餾酒廠的基礎上,成功將尕楞鄉秀日酩餾酒釀造技藝納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尕楞從此不再“酒居深巷”,酩餾酒香飄全國。
為了加強兩村教育建設,省委宣傳部向省教育廳積極爭取師資力量,從重點中學抽調8名優秀青年教師支持尕楞鄉教育教學工作,連續6年實施“情暖藏鄉”獎助學工程,向全鄉考取大專以上院校的學生發放獎助學金,近兩年共發放35萬元。近年來,尕楞鄉中高考升學率持續攀升,一批又一批農家學子走出大山接受高等教育,成為各行各業人才,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省委宣傳部向全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捐贈課外圖書累計2.37萬冊,為哇龍小學(幼兒園)提供價值達數萬元的滑梯、計算機、籃球、足球、自行車等教學用品,把教育從娃娃抓起落到實處。
走進牙尕村的積分超市,貨架上鱗次櫛比地擺放著洗衣液、品牌運動鞋、床上四件套等生活用品,但這些物品不是能用錢買的,必須要用文明積分來兌換。村民索南多杰開心地走進超市,自豪地向管理員說:“麻煩你查一下,我的積分夠了,想要兌換一個空氣炸鍋。”管理員查詢確認后,取出一個空氣炸鍋,遞到索南多杰手中。文明積分促使村民們注重文明素養提高,讓移風易俗工作不斷深化,現在村里組織志愿活動、開展環境衛生清理,不再需要花錢請工,只需在微信群里發布信息,有空閑時間的群眾都會來主動幫忙。今年,兩村評選出優秀婦女18人、勤勞致富典型9人、“五星級文明戶”15戶,牙尕村的“五星級文明戶”覆蓋率更是高達50%,村民見賢思齊,鄉村文明蔚然成風。
如今的牙尕、哇龍兩村,村容整潔美觀,產業生機勃勃,村民面貌煥然一新,生活越來越有盼頭。尕楞鄉黨委書記才讓東智贊許地說:“村民精神面貌的轉變才是推動鄉村振興最堅實的基礎,我們一定要繼續深入抓好鄉村文化文明建設,讓文化文明的‘種子’,結出村民富裕、幸福的累累‘碩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