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昨日,市金融局相關負責人在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多年來,我市持續推進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建設,取得四個方面明顯成效。
金融業整體發展持續向好。2022年,我市金融業增加值2197億元,同比增長2.4%,占全市GDP比重13.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5個百分點。全市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4萬億元,存貸款加權平均增速8%,為5年來最高。2022年新增上市公司9家,處于增長最快時期,境內外上市企業達到90家。全市商業保理公司576家,保理資產規模超過2900億元,保持全國領先。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效明顯。我市聚焦“制造業立市”戰略,啟動“產業鏈金融服務3.0版”,2022年末,制造業貸款余額3160億元,增速和增量均創5年來新高,重點產業鏈貸款余額同比增長超過40%。重點區域和核心技術攻關金融支持持續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增長26.7%。打造“津心融”線上融資綜合服務平臺,累計為1.72萬家小微企業提供授信271億元。
金融改革創新持續推進。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數字人民幣試點、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等國家級創新試點在津落地并取得明顯成效。我市制定全國首個綠色租賃標準,推出轉型債券等20余項國內首單(首批)綠色金融創新產品,全市綠色貸款余額超過4900億元,同比增長22.4%。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扎實推進,FT賬戶累計收支超6400億元,累計發布金融創新案例125個,其中全國首創22個。
風險防控有效有力。我市堅持發展與安全并重,健全完善金融風險防控專項工作機制,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兩年來未出現新增違約主體,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該負責人表示,我市將進一步加大謀劃和推進力度,利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服務實體有特色、改革創新有活力、金融標準有品牌、金融監管有彈性、金融發展有質量的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
在創新方面,著力推進科創金融、數字金融、航運金融等重點金融產業集聚發展并形成國內影響力,基本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周期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推廣應用一批代表性數字金融創新成果,形成具有特色的航運金融服務模式;持續推進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更好踐行為國家試制度、為區域謀發展使命;在金融業發展體制機制、產品服務和標準創新等領域不斷探索,力爭金融創新發展能力進入主要城市前列。
在運營方面,高標準建設天津金融街,打造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核心區,提升金融資源集聚和運營能力;著力推動傳統金融機構、新型金融機構、專業服務機構等金融資源實現高度集聚,引進和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做強做優法人金融機構,基本形成與金融創新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治理體系。
在示范方面,鞏固提升融資租賃、商業保理、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全國領先優勢,逐步建成飛機租賃、船舶租賃、出口離岸租賃三個世界級租賃中心和綠色能源、車輛、醫療器械、建筑裝備四個租賃特色業態,特色租賃資產保持全國領先地位;保持我市商業保理行業全國領先優勢;在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科創金融、數字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探索一批金融行業標準或規范,形成示范引領效果。(記者 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