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隨著京津冀科技創新協同的深入,擁有深厚的制造業底蘊,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的天津,也在發力推動北京的創新資源和天津的產業資源有效對接,科技成果來津打通了“五大通道”,共享“一張網”,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針對科技成果來津,本市打通了“五大通道”,構建成果共享“一張網”,首先是強化京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理念,用好京津協同大通道。第二是發揮清華電子院、中科天津先進院等在津平臺重點通道作用,充分借助“橋頭堡”的渠道直通和資源聚集優勢。三是實施激勵政策,打通市場通道,從未來發展來看,市場通道地位越來越重要,激發技術轉移、專業投資、校友會等市場化機構搜集、篩選成果資源活力。四是打通直連通道,組建專業團隊直連北京高校院所,直接對接、聯系跟蹤高價值科研成果。五是聯合北京、河北建立成果共享網上通道,構建集成果供給、技術需求、市場服務一體化配置的成果轉化網。
同時,本市積極打造成果承接的“三類平臺”,構建成果加速產業化生態。包括:中試驗證平臺,按照“引入—融入—試點—推廣”的思路,全面提升我市中試驗證平臺的服務水平;專業化孵化平臺,高標準建設天開園,引育、提升清華電子院、渤化雙創基地等國家級和市級孵化平臺能力,構建“類中關村”生態,積極承接北京初創期成果;有主題、有靈魂的產業園區,加快天開園兩翼承載區、“一園一城”建設,推動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建設,提升產業園區的服務能力,確保可產業化的重大成果接得住、接得準、發展好。
此外,本市還將開展成果轉化“五層對接”,確保北京成果高效落地。首先是專項對接方面,對可產業化重大項目成果,實行市、區、園三級包聯、動態跟蹤,實現能落盡落。自主對接方面,繪制我市承接平臺圖譜,方便北京科研成果團隊來津轉化“按圖索驥”。產業鏈對接方面,定期匯總我市重點企業的技術攻關需求,通過研發眾包等模式對接北京的創新資源,推動北京的創新鏈與天津的產業鏈有效對接。市場化對接,則包括推動我市“1+4”技術轉移體系融入北京體系,線上共享資源、線下定向對接,以市場化機制促進成果轉化。在活動對接上,天津借助中關村論壇、世界智能大會、科博會、“科技成果俏津門”等活動,促進京津技術、人才、項目等優勢資源與需求廣泛對接。(記者 劉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