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在對節能技改、能源結構優化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后,公司園區建筑、設備的能效得到大幅提升,廢水、廢氣、廢物排放降至最低。我們還發動全員參與綠色工廠建設,讓工廠和員工同步綠色轉型。”得知企業入選綠色制造“國家隊”后,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鍵興奮地說。“作為國家級單項冠軍,我們目前已獲得天津市綠色工廠,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綠色工廠。”天津源泰德潤鋼管制造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凱松頗有信心。
昨天記者從市工信局了解到,國家工信部近日公布2022年度綠色制造名單,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入選綠色工廠名單,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等7家企業入選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名單,北新建材(天津)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19種產品入選綠色設計產品名單,本市的國家級綠色制造示范單位累計達到154家,新增數量連續3年排名全國各城市前三。“十三五”以來,本市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6%以上,為全社會節能降耗貢獻主要力量,天津制造業的“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不斷提升。
“顏值”和“產值”齊飛,天津是怎么做到的?市工信局節能與綜合利用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本市不僅制定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及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方案,穩妥有序推進工業碳達峰,還發布《天津市節能與綜合利用“十四五”規劃》,連續8年印發年度工作要點。同時用好支持政策,對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標桿企業給予資金獎勵。還圍繞綠色制造、節能節水等,每年組織舉辦10余場宣傳活動。
在打造綠色低碳發展排頭兵上,成效有數為證。近三年來,引導綠色工廠投入資金26億元,實施780余項綠色低碳改造項目,實現節約能源92萬噸標煤,節水140萬噸,有效減少碳排放680萬噸,產值規模突破4000億元,企業發展底色更綠、底氣更足。目前已經構建起10家企業60余種綠色低碳產品、105家綠色工廠、35家綠色供應鏈、4家綠色工業園區的“國家隊”,綠色園區以1.22%的綜合能耗增速支撐起11.57%的工業產值增速。還培育出280余家市級綠色工廠,產值規模突破4000億元,實現重點產業鏈和制造業主要行業全覆蓋,入列綠色制造國家第一梯隊。
“節”盡所“能”,市工信部門堅持節能監察、診斷“雙輪驅動”,為800家企業提供節能服務,深挖節能潛力,引導實施一批余熱余壓利用、高效電機應用、能量系統優化等節能降碳改造項目。強化規范管理,21家企業入選國家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規范條件企業,形成廢鋼、廢塑料、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加工能力分別達到600萬噸、22萬噸、1.8萬噸,帶動全市主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8%以上,鋼渣、粉煤灰等大宗工業固廢實現100%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已成為工業生產重要原材料。榮鋼、中沙石化等企業入選國家水效領跑者,引領全市在節水增效等方面始終保持全國先進水平。(津云新聞編輯付勇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