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拈花一笑(佛祖拈花一笑什么意思),一起來了解下吧。
佛祖拈花一笑,作為佛教的創始人,佛陀有著輝煌而偉大的一生。厭倦了離開這個世界,佛陀29歲出家。經過六年的苦行,他終于悟出了道理,在菩提樹下成佛。此后,他傳道利生40余年,到了80歲,顯示了他的涅槃而消失了。關于佛的故事數不勝數,其中的拈花一笑就是其中的一個。
有一次,佛陀在靈鷲山講經時,大梵天王送給佛陀一朵極其珍貴美麗的金色婆羅花。當時佛陀戴著這朵小花,他的方法很莊嚴,但他沉默不語,嘴角掛著溫柔的微笑。眾弟子看著佛手里的金花,卻無法明白其意。突然,其中一個弟子叫摩訶迦葉的老和尚卻笑了起來。
佛陀看到這一點,對摩訶迦葉說:佛教的精髓,不想用語言來傳遞它。將來你們可以向摩訶迦葉尋求更多建議。弟子們聽到佛陀這樣說,都沸騰了。
摩訶迦葉得到了佛陀的高度認可,因為他認識到了“拈花一笑”的本質。根據傳說,佛陀把他的衣缽傳播到摩訶迦葉,這是著名的典故“衣缽真傳”。此后,禪宗從拈花一笑而來,摩訶迦葉自然成為禪宗的第一代祖師。
佛陀的拈花一笑是一個很美的故事,美到有人以為是傳說。其實歷史上也是如此。那么,佛陀的“拈花一笑”深層含義是什么呢?
禪宗最開始是不立文字的,是佛陀在靈鷲山“拈花一笑”時定下的教規。禪宗一直有四條格言:“教別外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中國禪宗由禪宗二十八祖達摩傳入,最后傳至第六祖惠能。起初,中國禪宗沒有設立文字,但后來它有了文字。
佛陀的“拈花一笑”旨在強調佛是禪。禪在于見性,而不是被文字迷惑。所以,傳播禪宗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心傳心”;心若開悟,則成佛,心若失,則永遠不開悟。當佛陀“拈花一笑”時,只有摩訶迦葉真正理解了他的真正含義,于是佛陀把禪宗傳到了摩訶迦葉。
佛說:浮世塵緣,一生一滅,拈花一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瞬便是永恒。愛,是相濡以沫,還是相忘于江湖。
佛祖拈花一笑,其實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不斷地尋找和體驗,在探索這個世界的同時,我們意識到生活并不容易,總是為一些因果報應而高興和悲傷,有時候我們被太多的事情蒙蔽了雙眼,看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追求錯誤的東西,把錯誤的東西當成幸福,自然會失去很多東西和樂趣。
關鍵詞: 佛祖拈花一笑 佛祖拈花一笑什么意思 佛祖拈花一笑萬千佛法微妙 佛祖拈花一笑的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