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年號是什么(唐太宗為什么只用這一個年號),一起來了解下吧。
唐太宗年號是“貞觀”,而“貞觀”一詞取自《易經·系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這兩個詞表明了天地之道,即天地萬物的發展都有其客觀規律,這就是“正”。因此,在宋代朱熹解釋這句話時,他說:貞,正也;觀,示也。“貞觀”已正示人也。它的本質含義是指導人們按照社會自然發展的規律去做。在現代語言中,就是人們只要遵循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與自然和諧發展,就能取得成功。
唐太宗登位以后,從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以隋之死為鑒,密切關注人民的心聲和民意,密切團結周圍的文武大臣,先后實施了一系列相對開明的政策:減少苛捐雜稅,不過度奴役和壓迫農民;嚴懲貪官,獎勵功臣良將;重視科舉,選拔執政人才;擺脫不良治理,努力工作;善于聽取不同意見,不斷改進執政方式,等等。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恢復和發展,形成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氛圍。歷史學家稱這一歷史時期為“貞觀之治”。
虛心接受指導,聽取建議并愿意勸說,這是“貞觀之治”的一個顯著特征。當唐太宗征求意見時,他的態度是誠懇的。如果是對的,就贊美它;錯了,也不去懲罰。對于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各樣復雜的意見,他辨別是非,選擇好的并遵循它們,選擇壞的改掉它們。平時,唐太宗的魏征謬論常常可以被當面駁斥而不示弱。有時會激怒唐太宗,使唐太宗面紅耳赤,無地自容。然而,魏征仍然爭論不休,一直勸說到皇帝信服為止。有一次,魏征的訓誡很激烈,傷了唐太宗的臉。唐太宗回到后宮,大為惱火,說:“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這個鄉巴佬!”為此,長孫皇后祝賀唐太宗:“今天,魏征可以直言不諱,這表明我遇到了上帝,我應該祝賀自己。”唐太宗不知不覺地把憤怒變成了快樂,并且像以前一樣對魏征很好。后來,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地說:“以人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丟了一面鏡子。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用人唯賢,待人以禮,廣納天下賢才”這就是“貞觀之治”的另一個顯著特征,也是唐太宗被后世尊為賢明君主的重要標志。唐太宗堅決反對基于人際關系和血緣關系選拔人才。他注意從新來者、稀少的人甚至敵對的陣營中挑選許多優秀的文職軍事指揮官。魏征,是當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忠誠的大臣,他從敵對的政治集團中被挑選出來并重用。
“貞觀之治”的第三個特點是,唐太宗及其統治集團的重要成員能夠普遍地控制開支,抑制私欲,精簡機構,減少稅收,反對鋪張浪費,杜絕賄賂,盡一切可能減輕人民的負擔。
關鍵詞: 唐太宗年號 唐太宗為什么只用一個年號 唐太宗是什么年間 唐太宗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