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峻的新冠病毒挑戰,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與病毒博弈、同時間賽跑,重癥醫學科實行雙院區運行,將水西院區作為該院收治新冠病毒肺炎重癥患者的“第二戰場”,接收從復康路院區轉診過來的重癥患者,提高新冠病毒肺炎重癥患者的救治率,充分發揮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重要作用,全面保障對重癥患者“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為危重癥患者搭建生命堡壘。
【資料圖】
ICU病房內,面對“大白肺”患者,一名醫護人員正在認真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她的身姿略顯疲憊,但眼神中流露出執著與堅毅。
據了解,第一中心醫院從12月中旬開始研判、籌劃,設計復康路和水西雙院區重癥醫學科病房同時運行的工作機制,迎接重癥高峰。12月19日,水西院區重癥醫學科病房正式啟用,隨著新冠病毒肺炎重癥患者人數激增,醫院不斷擴充重癥床位,并配置了充足的呼吸機、高流量吸氧、氣管鏡、USCOM、床旁B超機、ECMO等設備。
ICU病房內,按照每位患者配備0.8-1名醫生和3名護士的比例來安排醫護人員,基本做到了人盯人。
重癥監護室里工作強度大,被感染的幾率更高,患者高峰期,醫護人員有的帶病工作,有的“陽過”之后又陽,有的剛剛“陽康”就重返崗位,他們克服身體不適,團隊并肩作戰,駐守在救治一線,確保重癥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全力暢通重癥患者救治通道。
護士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數據。
轉診患者被“120”送到水西院區急診復蘇搶救室。
搶救室醫生與120急救人員進行交接,他們的手臂恰好形成了相互支撐的“人”字。
急診復蘇搶救室內,醫生緊張而有序的工作中。
一名護士在搶救室的病床前觀察和照顧一位老人。
經過醫護人員近一個月時間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經到了高峰平臺期,日接診人數逐漸下降,但全體醫護人員依然全力以赴堅守陣地,為對抗新冠病毒、挽救生命時刻準備著。
高紅梅主任(右2)臨危受命,負責籌建水西院區重癥醫療救治體系,她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在籌備過程中,整整連續10天吃住在醫院,期間高燒、咳嗽、咽痛,說話喝水都困難,但她一天沒有休息,吃完退燒藥就進入病區指揮戰斗。
捍衛生命尊嚴,搭建生命堡壘。(記者/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