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2月13日)
天津中小學將正式開學
(資料圖)
開學后
如何能讓孩子
在學校吃得好、吃得放心
天津最新通知來了!
校園食品安全
日前,市市場監管委、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公安局聯合下發通知,決定自2月上旬至6月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2023年春季校園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檢查,并要求各學校開學前完成自查自檢。
通知明確,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問題,將依法嚴懲重處,堅決“處罰到人”。
通知提出,全市學校食堂、校外配餐企業“互聯網+明廚亮灶”要保持100%全覆蓋,督促學校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和學校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度。
通知還提出推廣新型校園供餐用餐模式,鼓勵各區復建、新建學校食堂,采用“區域中央廚房配送半成品+校內熱加工點”模式,通過配送半成品,減少校內粗加工制作環節,推動更多學校采用自辦食堂模式為師生供餐;鼓勵采用校外配餐模式供餐的學校采用“桶餐配送+教室自助用餐”模式用餐,縮短分餐時間,提升餐食口感。鼓勵學校創建營養健康食堂,提供均衡營養膳食,倡導學生餐減油、減鹽、減糖。
具體內容
↓↓↓
強化食品安全數據歸集整理
各區市場監管局要加強與教育、衛生健康部門協作和信息共享,通過實地檢查、數據對比,準確掌握轄區內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食堂、民辦托幼點食堂、托管培訓機構食堂、服務學校、校外配餐企業、中央廚房、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者底數,及時更新校園食品安全監管電子檔案的相關信息和數據;及時修正食品經營許可系統中學校食堂分類,嚴禁變相改變學校食堂經營類別;做好巡更系統中學校食堂、校外配餐企業,特別是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的信息標注。
全面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各區相關部門要加強聯動,壓實各有關單位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和主體責任,特別是要督促學校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和學校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度;督促學校加強對食堂承包者或受委托經營者的日常管理,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督促校外配餐企業全面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督促相關學校(幼兒園)食堂、民辦托幼點食堂、托管培訓機構食堂、服務學校、校外配餐企業按照《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有關要求,依法配齊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制度。
關注重點問題聚焦風險環節
各區相關部門在全覆蓋檢查的基礎上,重點排查以下18類問題:
1.學校食堂承包者或受委托經營者無食品經營許可資質;
2.學校以承包方名義申辦社會餐飲代替學校食堂;
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適用不完善,管理記錄缺失、記錄不真實;
4.學校(幼兒園)食堂、校外配餐企業和中央廚房擅自改變食品加工制作流程和場所布局,混用各功能區,二次更衣間功能缺失,不按規范流程使用更衣間;
5.設備設施不完善、功能缺失、不按時校驗維修、不能滿足食品加工制作需求;
6.從業人員健康管理不嚴格,從業人員未取得健康證上崗,崗前健康檢查流于形式;
7.未嚴格履行進貨查驗義務,違規采購使用高風險食品、食品原料;
8.食品貯存生熟不分、葷素不分,食品加工制作操作不規范;
9.食品工用器具和復用餐飲具清洗消毒不徹底、保潔措施不到位,食品工用器具混放混用;
10.采購使用質量不合格的一次性餐飲具;
11.分餐間存放雜物,分餐環境溫度高于25℃,分餐操作不規范,分餐人員未佩戴口罩、發帽、手套,工作服不潔;
12.校外配餐企業、中央廚房配送車輛清潔不到位、配送餐食溫度不達標、餐食標簽信息不完整或者虛假標注;
13.服務學校不嚴格履行接餐查驗義務;
14.校外配餐企業、中央廚房未制定檢驗檢測計劃,未定期對大宗食品原料、加工制作環境等自行或委托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進行檢驗檢測;
15.校外配餐企業超加工制作能力供餐,導致單餐次出餐時間過長;
16.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者無證經營、超許可項目經營,食品原料索票索證不齊全,環境衛生臟亂差;
17.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者違法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違法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三無”食品、無中文標識、超過保質期、腐敗變質的食品和儲藏條件不符合規定的食品等);
18.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無底線營銷食品。
狠抓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治理
各區市場監管局要按照《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進一步深化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結合日常監督檢查(現場檢查+回放查看視頻監控錄像、駐廠檢查、跟班檢查、“互聯網+明廚亮灶”線上巡查等)、抽檢監測、案件查辦、投訴舉報、媒體曝光和網絡輿情熱點中反映出的問題,全面梳理校園食品安全問題隱患線索,匯總形成“風險隱患清單”,并逐條列出整改措施、整改進度、整改結果,形成工作閉環;對反復出現問題隱患和經整改仍無法消除風險隱患的點位,要緊盯不放,加大執法頻次和處罰力度,直至徹底消除問題隱患。
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
各區教育局、市場監管局要確保在春季學期新近投入使用的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食堂、民辦托幼點食堂、托管培訓機構食堂完成“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轄區內有校外配餐企業的市場監管局要持續推進校外配餐企業“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管系統(平臺)整合工作,推動轄區內校外配餐企業“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管使用統一網絡系統(平臺)和同一賬號登錄;繼續保持全市學校食堂、校外配餐企業“互聯網+明廚亮灶”100%全覆蓋,確保服務學校、家長代表、教育部門、市場監管部門查看渠道暢通,充分運用“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開展線上巡查檢查,提升校園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效能。
持續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各區相關部門要持續推動學校食堂先進管理方法的實施與運用,督促指導學校(幼兒園)、民辦托幼點、托管培訓機構的食堂,校外配餐企業和中央廚房采用標準圖示、色標、五常、6T等食品安全管理方法,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督促校外配餐企業及時取得HACCP或ISO22000管理體系認證;鼓勵學校(幼兒園)食堂建立HACCP或ISO22000管理體系并通過認證。同時,指導學校(幼兒園)食堂、校外配餐企業、中央廚房加強食品原料采購管理,完善食品及食品原料追溯體系。
推廣新型校園供餐用餐模式
充分發揮對各區食品安全考核的指揮棒作用,鼓勵各區復建、新建學校食堂,采用“區域中央廚房配送半成品+校內熱加工點”模式,通過配送半成品,減少校內粗加工制作環節,降低學校開辦食堂場所面積等方面的要求,推動更多學校采用自辦食堂模式為師生供餐;鼓勵服務學校采用“桶餐配送+教室自助用餐”模式用餐,縮短分餐時間,提升餐食口感,減少餐飲浪費。
開展食品安全營養健康教育
各區相關部門要對學校(幼兒園)、民辦托幼點、供餐的托管培訓機構、校外配餐企業、中央廚房負責人和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培訓,指導和督促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實落細落地。
同時,鼓勵學校創建營養健康食堂,提供均衡營養膳食,倡導學生餐減油、減鹽、減糖,加大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宣傳指導力度,提升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和健康素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培養珍惜糧食的文明用餐習慣,踐行“光盤行動”。(津云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