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天津北方網訊:如今本市有哪些養老新模式?涉老服務有哪些新進展?圍繞這個話題,本報近日陸續刊登多篇報道,受到廣大讀者關注。專家表示,養老并非只是依靠養老院、社區讓老年人老有所養,也不是依靠單一模式或服務就能滿足養老需求,還需多觸角、多元化發展養老產業,讓老年人的生活得到更多支撐和關愛。
“我和老伴兒喜歡出去旅游,可是因為老伴兒年齡超過70歲,旅行社總是不收。以前有專門的老年團,但是現在想出門玩,能帶我們的團不好找。”今年69歲的市民王阿姨對記者說。同樣感受到不方便的,還有前不久因骨折臥床的崔奶奶,讓老人特別怵頭的是上下樓問題:“我這沒電梯,想出去曬曬太陽,或者好一點的時候想活動活動,可上下樓太費勁,只能作罷。要是有專門幫著老人上下樓的服務就好了。”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了老年食堂、老年助浴服務的不斷興起,但也聽到不少老年人反映,生活中還存在這樣那樣的不便,期待能有更貼心的養老服務。據了解,目前本市一些社區逐漸進行適老化改造,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在家中安裝扶手等設施,而越來越多的社區也在增設為老服務,但服務的覆蓋率、豐富度還存在不足。
“做好養老服務是個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除了社區老人用餐服務,物業、旅游、家政等領域都可以延伸為老服務。以旅游為例,在專門保險的支撐下,可以讓旅游企業嵌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由政府實施監管,共同完善老年旅游市場。此外像養老輔具,如老年人智能手環等,也是亟待市場推廣發展的。”天津職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天津市養老服務研究中心主任王昆表示。他還提出,發展養老產業,促進資源整合,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讓老人不出小區就能享受到助餐、助浴、助醫、助行等服務,不僅能讓老年人獲得更多幸福感,對于養老產業發展也將起到促進作用。
記者了解到,《天津市“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本市將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推動社會力量逐步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促進文化、旅游、餐飲、體育、家政、教育、養生、健康、金融等行業與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積極推進“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支持物業服務企業運營照料中心,開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訪等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同時,促進老年用品創新升級,引導企業圍繞適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醫、文化娛樂等需要,開發老年產品用品,推動老年用品進家庭、進社區。針對不同生活環境,重點發展功能性老年服裝服飾、智能化日用輔助產品、安全便利養老照護產品、康復訓練及健康促進輔具、適老化環境改善產品、老年人監護和防走失定位等產品。將康復輔助器具研發列入本市科技重大專項支持方向。到2025年,建成市級公益性養老服務和為老康復輔具產品用品展示中心。(津云新聞編輯劉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