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見行動 看效果
全面學習 深入領悟 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網上學校
天津北方網訊:在市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行的“科教興市人才強市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上,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委主任荊洪陽介紹了本市教育系統人才培養的思路和舉措。“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行動,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本市教育系統重點聚焦4個方面進行落實。”荊洪陽說。
以學科建設為抓手,建設創新人才培養高地。加強5所高校、14個學科“雙一流”建設,建設7個“優先發展學科”,培育50余個頂尖學科,以學科建設帶動人才引育和科技創新。建設3所高水平新工科高校,支持2所醫學高校多學科交叉融通,打造師范、財經、體育類等4所特色鮮明院校,引進3所知名高校,組建3所高水平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分賽道辦出特色、爭創一流。建設2至3個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增設3至4個基礎學科博士學位點,布局一批新興交叉學科,建設未來技術學院,夯實基礎研究的學科根基。
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科高校要對接12條重點產業鏈,深度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建設80個服務產業特色學科群,校企聯合舉辦20個現代產業學院、10個示范性軟件學院、1至2個集成電路學院、3至5個卓越工程師學院,推動學科鏈產業鏈一體發展。職業院校要發布產教融合專業目錄,對接產業建設30個高水平專業群,支持理工類高校招收優秀中高職畢業生、生產一線優秀員工就讀本科專業,精準培養技能人才。組建生物醫藥、海洋工程、信創、數字經濟等4個產教聯合體;依托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2條重點產業鏈,試點組建2個跨區域產教融合共同體,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
以服務發展為己任,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爭取國家在本市高校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全國重點實驗室,支持南開大學新物質創造、天津大學合成生物學等前沿科學中心和中醫一附屬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建設,推進3個高校海河實驗室建設,培育重大科研攻關項目,開展有組織科研,破解“卡脖子”問題。建立校企握手通道,梳理形成服務產業急需領域科技資源清單、可轉化科技成果清單,舉辦校企對接會,支持高校設立成果轉化機構,全面融入天開園建設,引導教師在園區轉化成果、孵化企業,為天津發展注入新的能量。
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按照“引頂尖、增高端、擴規模”的思路,引育一流人才和創新團隊,完善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的人才流動機制,打造教育人才高地。制定市屬高校專項考核方案,完善教師評價體系,提高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考核比重,引導教師解決產業一線真問題,做真學問。推進教育數字化,開發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促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入融合,培育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津云新聞編輯劉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