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7月3日到7月5日,每天上午9點—11點,備受關注的耀華中學紅橋學校舉辦校園開放日活動。
【資料圖】
今天,近400位家長和學生走進學校,感受校園文化、硬件建設,聆聽來自耀華中學骨干教師的高中學習生涯規劃指導。
開放日有哪些亮點,老師、學生、家長又有哪些想說的?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來到這里仿佛走進耀華中學本校
從早上8點45分開始,家長和學生陸陸續續來到位于紅旗路與芥園道交口西南側的耀華中學紅橋學校。
還沒走進校門,就能看到學校大門上金色的“耀華學校”四個大字。走進校園,專屬的磚紅色外檐教學樓,讓很多家長和學生倍感熟悉和親切。
“上個月我去過耀華中學本校,來到這里感覺和本校建筑風格是一樣的。”參加開放日活動的初三畢業生陳梵杉說。
耀華中學紅橋學校總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包括教學樓、體育館、田徑場、籃球場等。在這里,可以發現很多“耀華元素”。
例如,學校有約2500平米為新建綜合樓,包括學生食堂、圖書館和報告廳等設施。其中,報告廳就是按照耀華中學的風格進行裝修,古樸典雅,具有厚重的歷史感。
“耀華學校第三任校長是愛國教育家趙天麟先生。日本侵華期間,趙天麟校長因為反對日寇的奴化教育,于1938年在上班途中,被特務暗殺,時年52歲。趙校長用自己的生命將愛國基因深深融入到每一名耀華人的血液之中。他提出的‘勤樸忠誠’校訓,已成為一代代耀華人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追求。”耀華中學紅橋學校校長劉學宇介紹。
“在耀華中學,我們鑄造了趙天麟校長的銅像,每年清明節都會舉行紀念活動。在紅橋學校,報告廳所在的樓就以趙天麟校長的字來取名,叫做‘君達樓’,我們在校園建設了‘君達廣場’,以此來傳承耀華精神。”
賦予校園厚重年代感的同時,耀華中學紅橋學校也煥發著新建學校的時代氣息。
“學校里各種硬件設施都是參照普通高中現代化標準來配置,智能黑板、護眼燈等先進的教學設備一應俱全,此外,還有理化生實驗室、英語語音教室、史地教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心理健康中心等各種功能教室和專用教室等,未來還將建成創客空間和校園廣播電視臺,滿足‘光耀教育’系列課程和社團活動需求。”學校黨總支書記汪新華說。
教家長的疑問,在這堂公開課上得到解答
“耀華中學的老師有多少?會一直在學校教學嗎?”
“紅橋區的老師水平怎么樣?怎么能進一步提高?”……
校園開放日中,家長最關心的、問的最多的,就是學校師資和教學質量。
上午9點半,在耀華中學紅橋學校報告廳,一堂校園公開課準時開始。耀華中學語數外三名骨干教師趙迎雪、張大愚、陳方先后上臺。
這其中,數學教師張大愚已有19年從教經歷,曾獲天津市骨干班主任稱號,所帶班級曾獲天津市首屆十佳班集體第一名。本人還擔任數學競賽教練員,指導學生獲全國數學奧賽銀牌4枚。
張大愚在開放日公開課上
雖然耀華中學紅橋學校是一所新學校,但在張大愚看來,一切都不陌生。
“學校數學組的教研工作都是和耀華中學共同進行,將來考試也會采用耀華中學的試卷。與此同時,耀華中學的數學競賽教學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每周會有一節培訓課,我們也會選拔紅橋學校的優秀學生到耀華參加培訓。”
張大愚說,今年9月份開始,自己和其他耀華中學的老師,將全身心投入到紅橋學校的教學中,每人擔任至少兩個班的教學工作,讓同學們真切感受到耀華優質的教育資源。
與此同時,紅橋區也在“優質資源輻射奠基工程”人才庫中,從三中、五中等學校選拔優秀骨干教師分批次到耀華中學頂崗鍛煉。紅橋區教師發展中心還派出具有正高級職稱的老師到學校任課。
上午公開課的主持人,是高一語文教師劉相洋。過去她一直任天津市第三中學高三語文教學和集備組長。今年4月份,她和其他幾位來自紅橋區的老師,在耀華中學頂崗鍛煉了三個月時間。
“我們每天至少要聽兩節課,包括高一高二的常態課、期末復習課、高三復習課。”劉相洋說,“每個月下來,每個人都聽了將近40節課,全方位、多角度地去了解耀華中學的課堂教學。”
現在,劉相洋非常期待新學期的到來:“我很珍惜這段學習時光,會將耀華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結合我過去25年的教學經驗,融入到教學中,讓孩子們能有更好的發展。”
據了解,耀華中學紅橋學校今年學校招生計劃為140人,4個班,班型設置為“2+2”模式,2個錢偉長班,2個校訓班,每班35人,實行小班化教學。未來,將實現6軌18個班建制規模的公辦普通高中學校,可提供650個學位。
目前,耀華中學紅橋學校語數外理化生6科,耀華中學和紅橋老師的比例接近1:1,加上政治、歷史、地理3科,比例大約為4:6。
“我們每年都會選派優秀教師到耀華中學紅橋學校任教,這是我們最大的師資保障。另外還要持續從紅橋區選派學科骨干教師,讓紅橋學校的學生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耀華辦學特色、耀華風格和耀華的品質。”耀華中學紅橋學校校長劉學宇說。
未來還將有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在紅橋區開花結果
“耀華中學紅橋學校的建設為紅橋區跨區域合作辦學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紅橋區教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紅橋區將認真落實與市教委簽訂的關于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框架協議,分步引入市直屬校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引領、帶動區域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提升,使優質教育資源分布更加均衡。”
截至目前,紅橋區已經與天津市新華中學就今后繼續開展合作辦學達成了初步意向,繼續合作共建新華中學和苑學校;與天津市第一中學在運輸六場地塊合作共建優質完中校、與天津市實驗小學在同義莊地塊合作共建優質小學也列入規劃。與河西區教育局合作,在金潞園地塊共建小學和幼兒園,預計2024年可以招生。
此外,還將進一步深化與駐區高校的合作,充分借助河北工業大學優質教育資源,拓展河北工業大學與兩所中學一所小學的合作路徑,打造高水平的“大中小教育集團”,借力高校資源不斷提升區域基礎教育辦學水平。(津云新聞編輯劉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