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俄烏沖突進行到現在,大家對于最終結果的探討一直層出不窮。不過說來說去,俄烏目前的結局無非就是兩種:輸和贏。畢竟以美為首的北約依然在煽風點火,俄烏走向談判這條路,顯然很難走通。
進入2023年后,美國非但沒有推動局勢走向穩定,反而開始加大戰略賭注,試圖將俄羅斯徹底拖死在俄烏戰場上。剛邁過新年門檻,美國就向烏克蘭送上一份“大禮”。美國防部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最大一筆軍援項目,總價值為37.5億美元,包含二十種武器和彈藥,例如布拉德利步兵戰車50輛、M113裝甲運兵車100輛、防地雷反伏擊車55輛等,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美國首次向烏克蘭輸送重型車輛。
而更重要的,是在美國帶頭下,部分北約國家也決定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譬如德國就表示會援助50輛黃鼠狼重型步兵戰車。法國表示,會向烏克蘭提供一批AMX-10RC型突擊坦克。加拿大也宣布,將從美國購買防空系統,并將其轉讓給烏克蘭。不難看出,隨著烏軍北約裝備越來越多,澤連斯基的贏面也變得越來越大。為什么這么說?
其實簡單分析一下我們就能明白,美西方這次援烏的力度,實際上就是在為發動全面反攻做準備。總的計算下來,美德等國年初這批援助中,戰車和裝甲車數量已經達到了600輛。除此之外,再加上各式火炮彈藥,烏克蘭大約可以對4個左右的作戰旅進行武裝升級。
反觀俄軍,戰場優勢并不明顯。雖然俄軍利用精確制導武器摧毀大量烏軍重要目標,但是隨著西方援助的大批戰車陸續就位,極有可能影響甚至扭轉俄烏兩軍實力對比。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中國在一些事情上的態度,對俄羅斯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實際上,在去年底中俄兩國最高級別線上會議中,克里姆林宮就曾表示,俄羅斯需要中國,中國是俄羅斯忠實而可靠的盟友。對俄羅斯而言,若要突破當下戰略困境,就離不開中國的支持。因為表面上是俄烏軍事沖突,實際上卻是俄羅斯與西方兩種不同意識形態的對立。這就導致,這場亂局并不能在短時間內結束。
既然如此,普京將目光轉向東方,重點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普京很清楚,在與西方鬧翻之后,俄羅斯的商品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進入西方市場,這也徹底打破俄羅斯融入西方的幻想。那么與中國加強合作,將亞洲視作新靠山,就成為最優選擇。
首先,中俄加強戰略協作,最直觀的就是能為俄羅斯帶來經濟利益。其次,中俄也可以因利乘便,形成有利于雙方的軍事合作格局,畢竟美西方很清楚,中俄聯手后的實力,將是美國都無法匹敵的。最后,俄羅斯也很需要中國繼續保持當前勸和促談立場,為和平解決俄烏沖突帶來希望。
總而言之,俄羅斯當下前線吃緊,后方更是急需穩固,中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當然,同樣也不能小瞧擁有西方援助的烏克蘭軍隊。因此對于普京來說,及時做好新一輪戰略部署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