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星將」是36氪2023年推出的重磅直播欄目,每期定向邀請頭部MCN、直播平臺的操盤手及頭部網紅,聚焦直播行業的流量風向、機遇與風險。欄目旨在助力MCN從業者和品牌主匹配市場需求,開拓細分賽道,歡迎持續關注。
(資料圖片)
新媒體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近來,多名B站UP主紛紛宣布停更,相關話題也頻頻登上熱搜。至于停更原因,大部分UP主稱是由于平臺收益減少、收支難以平衡。
這也從側面折射出新媒體行業創作者的生存現狀:競爭越來越激烈,賺錢越來越艱難。
然而,自2014年微博起家,蜂群2020年下半年入局B站,兩年時間,連續12個月登頂B站官方榜。他們做對了什么?
36星將對話了蜂群文化CEO莫力洋,一起聊一聊新媒體行業的未來,以及對創作者的建議。
直播現場
以下為本期直播訪談全文,經36氪整理編輯:
36氪:如何打造爆款視頻和超級IP?
莫力洋:創造出一個超級IP是比較有難度的,大IP的出現需要對市場有敏銳度,需要堅持,還需要有運氣,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才行。
但畢竟無論是大IP的誕生,還是爆款視頻的出現,本質上就是概率事件。孵化紅人是門“玄學”,但只要它的概率不是0,這個事情就是可以值得持續做的。
為了能增大出爆款的幾率,蜂群內部有:有一套紅人孵化方法論,大致步驟是這樣的:創意大會立項,比如打造一個時尚美妝賬號,團隊會先討論可行性。之后一些通過初步討論的項目,會配備運營團隊,給這個項目組制定專門的KPI,然后持續輸出內容先試水。同時會進行階段性的數據分析,決定在這個項目上投入或減少相應的資源。這樣的流水線在我們公司內部會有多條并行運作,在多個項目互相進行觀點碰撞、借鑒時,也是在增大隨機性的概率,擴大可能孕育爆款的流量池。
36氪:蜂群簽約創作者有什么標準?最看重那些方面?
莫力洋:我們有個數據支持中心,會有一套自己的數據公式,從領域/互動量/漲粉趨勢等角度來初步篩選簽約者,在比較基本的層面保證簽約博主的質量。
另外,相比起現有的市場表現和數據表現,我們可能更看重創作者與我們的價值觀是否一致,能否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很多時候是在溝通中感知我們是否是一路人,有沒有可能在以后一起玩出一些有意思的東西,同時也讓達人的魅力能被更多人看見。同時道德層面的價值觀我們也會重點考量,因為要成為KOL就隨時有可能成為青少年的榜樣,絕不能傳播一些不正的觀點。
觀眾緣和專業技能也是我們會看重的,這兩點都是一個賬號是否能成為超級個人IP的關鍵因素。觀眾緣好說明他的粉絲黏性也會好,有專業技能說明他的內容一定有利他性,同時也能有識別度。
當然,我們肯定也會參考市場和平臺動向,結合蜂群自身的優勢去挑選。總之,相比起“號”,我們更看重“人”。
36氪:怎么看待MCN和達人之間的關系?
莫力洋:MCN和達人的關系有時候會變得敏感,商業利益分成的方式可議寬度很大,也沒有什么固定的標準。達人是MCN公司的產品,但我們不能只把達人當作商品看待,大家應該是以真誠的態度,建立一種健康的合作關系,然后在合作期內追求雙方利益最大化。
每個內容創作者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只是長短問題。有些進入了瓶頸之后如果沒辦法突破的,我們公司也會歡迎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幕后一員,將自己的職業規劃轉換成管理人員。事實證明有自己成為達人經驗的項目負責人是很可貴的,畢竟管理至少能學習,但他成熟的經驗以及網感在社會招聘很難找到。他們來到我們公司都會有不錯的發展。
36氪:做直播帶貨和做內容有何區別?
莫力洋:做直播帶貨跟做內容,是有點矛盾的。做一個好內容可以花很多時間去慢慢打磨,甚至有的博主真人不需要出鏡。但直播不一樣,是實時的、面對鏡頭的,很考驗臨場發揮能力。兩者面對的主要人群也不太一樣,做內容很多時候是面對粉絲、面對喜歡某類文化的認同者,但是直播帶貨更多的是面對商品消費者。
36氪:陶白白為何會選擇星座的內容方向?能否給創作者選擇內容方向給些建議?
莫力洋:首先是大環境,因為微博還是女性用戶會相對多一點,而且她們更加關注星座這個話題,流量也相對較高。其次是跟個人特質相關,陶白白他本人確實是對星座有過研究的,而不是說突然去學這個東西。
總之,無非就是個人和環境這兩個部分相結合,再加上堅持不懈的反復試錯。大家對于陶白白的印象都是停留在 21 年,但是大家不知道他在這背后寫了6年的星座,而且這個過程他還經常直播連麥去給大家解答問題。他有這樣的一次出圈都是從他多年的積累堅持,然后等到一個爆點。
36氪:2020年為何選擇入局B站?能否結合自身談談近年來的自媒體趨勢變化?
莫力洋:選擇B站就是因為想選一個有挑戰性的平臺。公司內部剛改革完士氣都比較足,而且當時抖音也卷,B站玩家不多但對視頻質量要求更高。所以那時候的想法是如果我們B站都能做起來以后做其他平臺應該會輕松很多吧。
2020年,自媒體大趨勢正是從圖文到視頻的過度。我們最初在微博起家,以圖文形式輸出比較多,重內容。從圖文到中長視頻的轉換雖然說看起來有些壁壘,但底層邏輯其實是不變的,那就是我們常說的網感。“網感”的判斷具有三個維度:知識儲備、人性洞察、創意。
36氪:現在入局新媒體行業是否已經為時已晚?
莫力洋:所有賽道在任何時候都有機會。我的建議就是別問那么多建議,自己做。
大家也可以看到大部分能夠沖出來的其實還是素人,所以多積累自己的一些“網感”。而且非常重要一點就是多試多拍,因為你拍出來之后反饋給你的數據比所有建議加起來都有用。
自媒體的本質是創作能夠引發大家共鳴的內容,這個其實是剛需,每個人都有去表達、被看見、被認可的渴望。所以自媒體會一直存在,一直會給大家提供機會。所以我覺得大家不用氣餒,新媒體還是有無窮的可能性。
36氪:對于新媒體行業未來的前景,您怎么看?
莫力洋:從社媒平臺上看,小紅書和抖音發展勢頭是更強的,因為他們有更多通路幫助客戶拿到結果,蜂群也正在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運營這兩個平臺。另外小紅書最近在用力推直播,在抖音卷不過的話可以去小紅書試試,這是個機遇。
新媒體行業是個充斥著變化的行業,你很難在里面能做到一勞永逸。這是一個會一直焦慮的行業,要想在這行業活得更久你必須要沉淀出些東西,要么是IP要么形成自己的方法論等,這樣你才能稍稍喘兩口氣。
以上就是第2期36星將的內容,掃碼可以觀看本期視頻回放。
本期直播回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