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是弱勢群體(為什么說銀行是弱勢群體),一起來了解下吧。
在2015年3月4日的兩會上,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在發言時說,銀行是弱勢群體,惹得參會人員有的都笑了,那么站在客觀的角度來看的話,為什么會說銀行是弱勢群體呢?
銀行是弱勢群體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銀行的性質決定了它的自然脆弱性。由于貨幣和信貸的固有脆弱性,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銀行也是脆弱和不穩定的。從全球來看,銀行不僅是金融風險和不穩定的集合體,也是經濟風險和不穩定的載體。大量企業和個人通過銀行將自身風險轉移到銀行,獲得資金支持,自然最終銀行成為經濟風險和經濟不穩定的載體。同時,由于銀行和客戶之間廣泛的社會關系網絡,一旦網絡上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在銀行引起連鎖反應和危機,進一步加劇銀行固有的脆弱性。
2、銀行與各種風險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在市場化環境下,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信息的不均衡性和委托代理關系沖突的客觀性可能會給銀行帶來風險。在中國,許多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產權不清,缺乏財務硬約束機制,盲目擴大規模,只考慮盲目借款,很少考慮資金成本和還款能力。然而,中國的金融體系由銀行主導,間接融資遠高于直接融資,不止一家企業的融資來自過度依賴銀行信貸的銀行系統。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把目前實體經濟遇到的困難,特別是融資難、融資貴,歸咎于缺乏銀行的支持。
3、中國尚未形成銀行獨立經營的市場環境。一方面,在嚴格控制下,銀行的行為受到嚴格限制。利率定價應遵循利率政策的要求,信貸供應應滿足存貸比指標,經營擴張應服從資本充足率,銀行只是政策的執行者。另一方面,銀行經常受到各種干擾。根據審計署的報告,很大一部分地方政府債務來自銀行的貸款。很多時候,面對擁有巨大資源的地方政府,銀行經常陷入兩難境地。
4、銀行面臨發展和轉型的巨大挑戰。特別是近年來,銀行的市場競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互聯網公司紛紛進入金融業,資金融資和支付活動越來越多地通過銀行的外部體系進行,社會直接融資的比例逐漸增加,渠道和融資脫媒的步伐逐漸加快,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正在下降。隨著市場準入的不斷放寬,銀行出現了大量的國內法人實體,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不斷涌現,各種金融和非金融機構正在進軍銀行業務。競爭對手和競爭格局的變化,雖然不是生死攸關,但可以用內外部的困難來形容。
因此,在全球經濟發展陷入危機、國內經濟趨于平緩的情況下,像銀行這樣的周期強勁的行業很難獨善其身,一方面,銀行利潤增速下滑,另一方面,銀行不良貸款大幅上升。這實際上是銀行體系為國家經濟下滑和產業的結構調整買單。
關鍵詞: 銀行是弱勢群體 為什么說銀行是弱勢群體 造成銀行弱勢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銀行是弱勢群體你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