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制4500天退休倒計時日歷”“月薪8千只花15元”的24歲女孩小故走紅網絡,為了提前退休,她給自己定下200萬元的存款目標,引來年輕人普遍圍觀。
有人質疑她一個月怎么只花15元,難道是靠家里接濟實現“0元購”?有人認為這只能在不婚不育,不用租房的前提下才能實現,也有人稱贊她生活節儉,頗具理財頭腦。但在更多年輕人眼中,小故“存款兩百萬,40歲提前退休”的計劃似乎沒有什么不妥,相反,自己好像也被激勵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退休倒計時日歷”堆成厚厚一摞
小故表示,自己產生提早退休的想法源于“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概念,中文翻譯為“財務獨立,提早退休”。豆瓣“FIRE生活”小組中已有22萬個抱有相同觀念的年輕人聚集在這里,互相鼓勵,用“FIRE”表達自己渴望擺脫“內卷”,回歸“熱愛”的需求。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性反應。
2022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1076萬,創歷史新高。找工作難,找好工作更難,年輕人面臨極大的就業壓力。即使找到工作,如何應對工作壓力也是個難題,還要為收入下降、裁員縮編以及延遲退休等不確定性因素焦慮。相比之下,自由職業者的靈活性和高收入的特點極具吸引力,因而在1076萬名高校畢業生中,選擇自由職業的人數達18.6%,接近200萬人。不僅如此,還有更多人在成為自由職業者的道路上,對于自由與安逸的向往已經扎根于他們的內心。
針對年輕人萌生“提前退休”的想法,硬堵強扭不是辦法,我們既要看到他們的焦慮,更要傾聽他們的訴求。解決就業問題,首先要鏟除職場中的歧視現象,招聘單位不要設限太多。別再以“35歲門檻”阻礙求職者,別再唯學歷篩選求職者,別再以性別勸退求職者。長此以往,人們才能徹底脫下“孔乙己的長衫”,在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中發光、發熱。
對于年輕人抱怨最多的“996”問題,一切解釋可歸于法律,勞動者的休息權是我國《勞動法》明文規定的。當面對不得不加班的情況,就像全國政協委員蔣勝男強調的,一要合法,二要有所補償,如發放加班費、調休都是不錯的嘗試??傊?,每一家有擔當、有作為的企業,都應該保障自己員工的合法權益。
一步步解決就業問題,年輕人才能少些焦慮、少些壓力,多做他們想做的事情。要知道,平衡好生活與工作,才是他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其實,看似負面的情緒,大多只是年輕人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并不是洪水猛獸。部分“過來人”規勸的初衷雖好,但一味地指責年輕人甘于躺平,跳不出“舒適圈”未免有些過于嚴苛和上綱上線。最重要的還是追問一句,“你為什么想提前退休”?
就像小故提到,自己并不是想傳達躺平的意思,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將愛好變成事業的自由職業上,換一種方式繼續前行。從某種意義上,這正是在追尋真理和人生意義的道路上的“永不退休”。只不過,年輕人不能只看到“提前退休”這一種解決方式,唯有坦然面對逆境,一往無前,才能厚積薄發,跨過人生路上那一道又一道的荊棘。
說到底,無論選擇何種方式,重要的是努力而不是躺平,是忠于熱愛,追尋生活的意義,進而實現個人價值。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統籌:王航 編輯:陳若松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獨家原創,版權為鄭州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正觀新聞)所有,轉載或者引用請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違反,依法保留追究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