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7年3月,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生命垂危。他躺在床上,腹痛和黃疸令他痛苦不堪。悲傷的朋友和熟人前來探望他。還有人請求幫個忙:能給他剪一縷頭發作為紀念嗎?
哀悼者的游行在貝多芬去世后仍在繼續。醫生甚至對他進行了可怕的開顱手術,檢查貝多芬腦部的褶皺并取出他的耳骨,以徒勞地試圖理解為什么這位受人尊敬的作曲家失去了聽力。
(資料圖)
貝多芬死后三天內,他頭上的頭發一根也沒有留下。
從那時起,就有很多人致力于了解貝多芬的疾病和死因。
而現在,一項針對貝多芬頭發的基因研究顛覆了人們長期以來對他健康的看法。該研究為他的衰弱性疾病甚至死亡提供了解釋,同時也提出了關于他血統起源的新問題,并暗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家族秘密。
約瑟夫·卡爾·斯蒂勒 (Joseph Karl Stieler) 的貝多芬肖像,1820 年。圖片來源:波恩貝多芬故居
關于貝多芬的首次基因研究
3月22日,科學期刊《當代生物學》刊登了一篇論文。論文表明,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使用了貝多芬五縷基因匹配的頭發進行了測序。該研究由劍橋大學領導,主要作者是劍橋大學考古學系研究員特里斯坦·貝格(Tristan Begg)。
這五縷頭發(均來自貝多芬生命的最后七年)的DNA經檢驗與貝多芬的血統相匹配。通過將遺傳數據與經過檢驗的起源史相結合,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這五縷頭發“幾乎可以肯定是真的”。
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弄清貝多芬的健康問題,其中著名的包括漸進性聽力損失,從他20多歲開始,最終導致他在1818年成為功能性耳聾。該團隊還調查了貝多芬慢性耳聾的可能遺傳原因,即胃腸道不適和嚴重的肝病,最終導致他于1827年去世。
從他在波恩的歲月開始,貝多芬就飽受腸胃問題的困擾,這種問題在維也納繼續存在并惡化。1821年夏天,貝多芬患上了至少兩次黃疸病中的第一次,這是肝病的一種癥狀。長期以來,肝硬化一直被認為是他56歲時最可能的死因。
貝多芬的對話書(1824年)中的一頁 來源:柏林國家圖書館
貝多芬健康狀況的基因線索
科學團隊無法找到貝多芬耳聾或腸胃問題的確切原因。然而,他們確實發現了許多肝病的重要遺傳風險因素,他們還發現了作曲家最終患病前幾個月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證據。
但貝多芬是如何被感染的呢?乙型肝炎通常通過性行為和共用針頭以及分娩傳播。
威廉·梅雷迪思 (William Meredith)是參與早期對貝多芬遺體進行科學分析的團隊的一員,并與特里斯坦·貝格 (Tristan Begg) 一起發起了本研究。他表示,貝多芬沒有使用靜脈注射藥物。他終生未婚,盡管他對幾個女人有過浪漫的興趣。他還寫了一封信——盡管他從未寄出過——給他的“不朽的摯愛”,他的身份一直是學術界好奇的主題。他性生活的細節仍然未知。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遺傳學家、這項新研究的合著者之一亞瑟·科赫爾(Arthur Kocher)為他的感染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的解釋:這位作曲家可能在分娩時感染了乙型肝炎。他說,這種病毒通常以這種方式傳播,受感染的嬰兒最終可能會患上持續一生的慢性感染。在大約四分之一的人群中,慢性感染最終會導致肝硬化或肝癌。“它最終可能導致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他說。
關于貝多芬的飲酒狀況,特里斯坦·貝格說:“我們可以從貝多芬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中使用的‘談話書’中推測,他的飲酒量非常規律,盡管很難估計他的飲酒量。”“雖然他的大多數同時代人都聲稱他的飲酒量按照 19 世紀初的維也納標準是適度的,但這些消息來源之間并不完全一致,這仍然可能相當于今天已知對肝臟有害的酒精量。”“如果他的飲酒量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是足夠重的,那么與他的遺傳風險因素的相互作用就可以為他的肝硬化提供一種可能的解釋。”
研究團隊還表明,貝多芬的乙型肝炎感染可能導致作曲家患上嚴重的肝病,并因飲酒和遺傳風險而加劇。然而,科學家警告說,目前無法確定這種感染的性質和時間,這將極大地影響它與貝多芬肝病的關系。并且同樣警告說,他的真實飲酒程度仍然未知。
貝多芬的聽力損失與多種潛在原因有關,其中包括具有不同程度遺傳因素的疾病。對經鑒定的頭發樣本的調查并未揭示聽力損失的簡單遺傳起源。
波恩大學醫院人類遺傳學研究所的阿克塞爾·施米特(Axel Schmidt)說:“雖然無法確定貝多芬聽力損失的明確遺傳基礎,但我們警告說,不能嚴格排除這種情況。解釋個體基因組所必需的參考數據正在穩步改進。因此,貝多芬的基因組可能會揭示他未來聽力損失原因的線索。”
事實證明不可能找到貝多芬胃腸道不適的遺傳解釋,但研究人員認為,根據基因組數據,乳糜瀉和乳糖不耐癥的可能性極小。還發現貝多芬對腸易激綜合征(IBS)的風險具有一定程度的遺傳保護作用,這通常被懷疑是一個誘因,而這使得這種解釋變得不太可能。
“我們不能確定是什么殺死了貝多芬,但我們現在至少可以確認存在顯著的遺傳風險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約翰內斯·克勞斯(Johannes Krause)說,“我們還可以消除其他幾個不太可能的遺傳原因。”
“鑒于已知的病史,這很可能是這三個因素的某種組合,包括他的飲酒的協同作用,但未來的研究必須弄清楚每個因素的參與程度。”特里斯坦·貝格補充道。
凱文·布朗收藏的貝多芬頭發,是保存最完好的樣本 圖源:Kevin Brown
鑒定貝多芬的頭發
該團隊總共對從英國、歐洲大陸和美國的公共和私人收藏中獲取的八個頭發樣本進行了鑒定測試。
在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至少有兩縷頭發并非來自貝多芬,其中一縷著名的頭發曾被認為是由當時15歲的音樂家費迪南·希勒(Ferdinand Hiller)從剛剛去世的貝多芬頭上剪下來的,他在貝多芬去世前曾四次拜訪他。而這縷頭發被證明來自于一個德系猶太婦女。
據說是音樂家希勒剪下的貝多芬頭發,后被證實來自于一個女人 圖源:William Meredith
之前對“希勒剪下的頭發”的分析支持了貝多芬鉛中毒的說法,這可能是他導致健康問題的一個因素,包括他的聽力損失。
威廉·梅雷迪思說:“既然我們現在知道‘希勒剪下的頭發’來自一個女人而不是貝多芬,那么早期僅基于這縷頭發的分析都不適用于貝多芬。未來測試鉛、鴉片劑和汞的研究必須基于經過驗證的樣本。”
這項發現讓《貝多芬的頭發》一書的作者羅素·馬丁(Russell Martin)感到震驚。“哇,誰會想到呢!”他說。他補充說,他想找到保羅·希勒(Paul Hiller)的妻子蘇菲·萊恩(Sophie Lion)的后代,看看這根頭發是不是她的。他想知道她是否鉛中毒。
經鑒定為真實且來自同一人的五個樣本分別來自于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的貝多芬研究中心,私人收藏家、美國貝多芬協會成員凱文·布朗(Kevin Brown),以及波恩的貝多芬故居。
1826年4月,貝多芬親手將其中一縷頭發(現在在布朗的收藏中)交給了鋼琴家安東·哈爾姆(Anton Halm),告訴他“那是我的頭發”。
貝多芬的整個基因組是從布朗的另一個樣本“Stumpff Lock”中測序出來的,該樣本成為保存最完好的樣本。研究小組發現,從貝多芬的“Stumpff Lock”頭發中提取的 DNA 與生活在當今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人們之間存在最密切的聯系,這與貝多芬已知的德國血統一致。
研究人員對貝多芬頭發的實驗室研究 圖源:Susanna Sabin
貝多芬的家族之謎
該團隊分析了現居住在比利時的五名同姓貝多芬的男子基因。這些人都被發現擁有相同的Y染色體。結合家譜研究,這意味著這些人在男性血統中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即阿爾特·范·貝多芬(Aert van Beethoven,1535-1609)。然而,在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的頭發樣本中發現的Y染色體卻截然不同。
研究小組得出結論,這可能是貝多芬直系父系中至少一次“異父子事件”的結果——婚外關系所生的孩子。來自魯汶大學的遺傳系譜學家馬爾滕·拉姆索(Maarten Larmuseau)說:“通過結合DNA數據和檔案文件,我們能夠觀察到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的法律系譜與生物學系譜之間的差異。”
該研究表明,這一事件發生在1572年亨德里克·范·貝多芬(Hendrik van Beethoven)在比利時坎彭豪特(Kampenhout)受孕與路德維希·范·貝多芬七代后于1770年在德國波恩受孕之間的直系父系中。
由于沒有洗禮記錄,早些年有人質疑貝多芬父親的父親身份,但研究人員無法確定這一事件發生在哪一代人。
馬爾滕·拉姆索懷疑,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的父親是他的祖母與祖父以外的其他人所生。貝多芬的父親沒有洗禮記錄,而眾所周知,他的祖母是個酒鬼。貝多芬的祖父和父親關系不好。拉姆索說,這些因素可能是婚外情的跡象。
梅雷迪思說,貝多芬與他的父親之間也有矛盾。雖然他的祖父是當時著名的宮廷音樂家,在貝多芬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但貝多芬非常尊重他,并一直保留著他的肖像,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
梅雷迪思補充說,當有傳言說貝多芬實際上是腓特烈·威廉二世甚至腓特烈大帝的私生子時,貝多芬從未反駁過。
研究人員煞費苦心地提前與那些直接受到他們研究影響的人討論他們的結果。3月15日晚,馬爾滕·拉姆索在比利時會見了五位姓范·貝多芬并為研究提供 DNA 的人。
他一上來就帶來了壞消息:他們與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沒有血緣關系。這讓他們很震驚。
“他們不知道如何反應,”拉姆索說,“他們每天都以他們特殊的姓氏被人們所記住。每天他們說出自己的名字,人們都會問,‘你和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有關系嗎?’”
拉姆索說,這種關系“是他們身份的一部分。”而現在它不存在了。
對于梅雷迪思來說,該項目是一次了不起的冒險。“整個復雜的故事令我震驚。” 他說。“自1994年以來,我一直參與其中。一個發現只會導致另一個意想不到的發現。”
特里斯坦·貝格說:“我們希望通過向研究人員公開貝多芬的基因組,并可能在最初的時間序列中添加更多經過驗證的頭發樣本,有朝一日可以回答有關他的健康和家譜的遺留問題。”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程千千 編譯)
統籌:梁冰 編輯:張曉璐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