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特種兵式旅游”走紅之后,又冒出了“特種兵式學習”。
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行業復蘇勢頭強勁。孩子們見識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后,在歸途的火車上趕作業成了一種普遍現象,“整列車廂回杭的娃都在趕作業”甚至沖上了熱搜。不少網友也在高鐵上偶遇了一車廂“特種兵”都在趕作業的“壯觀”一幕,不時還傳出家長訓娃的聲音,令人感慨不已。
假期適當安排一些作業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總有一些老師“不放心”,于是就想通過布置大量作業來“倒逼”學生在假期里別忘了學習。老師的用意固然可以理解,但這種思維和做法卻值得商榷。
首先,布置作業的本意是鞏固和提升所學的知識,如果將之視作“對付”孩子的高招,這樣的思維本身就有問題。一些老師之所以熱衷于布置作業,是因為“作業越多成績越好”的觀念根深蒂固。既然作業是提分法寶,一有機會當然就要布置作業。
然而,據杜克大學家庭作業調研專家哈里斯·庫柏研究,小學階段的孩子們通過課堂學習收效要比家庭作業更高,家庭作業對小學生學業上的幫助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重要,甚至還會影響其對學習的態度。到中學階段,家庭作業才漸漸體現出對學業的益處,但也應當適可而止。看來,所謂的“作業越多成績越好”很難經得起推敲。
其次,老師不能人為窄化學習的概念。孩子的成長絕不止于成績,整個世界都是孩子學習的素材。學習不能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人生除了要看有字之書,還要多讀一些無字之書,而這正是設置假期的深層次意義。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疫情過后,趁著“五一”假期出門遠行,對于開拓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見識和完善其人格,具有重要意義。寒暑假相對時間較長,或許學生還有一定的安排調節余地,“五一”之類的小長假,也就短短三五天時間,如果讓孩子整天泡在作業堆中,還能有時間好好玩耍嗎?毫不夸張地有布置什么作說,假期少布置點作業,讓孩子出門安心看世界,多長點見識勝于從書本上學知識。在網友留言中,也不乏有善解人意的老師,為了讓孩子們過個愉快的假期,基本上沒業,贏得了由衷贊嘆。
當然,事情也需要一分為二看待,高鐵上的“特種兵式學習”不能完全歸咎于老師布置太多作業。即便老師布置的作業很少,倘若家長和孩子缺乏統籌安排,玩得很盡興就容易把作業忘掉了,只好見縫插針地瘋狂補寫。前幾天玩得多嗨,現在補作業就有多慘,這并不值得同情。
“特種兵式旅游”基本上是自主選擇的結果,而“特種兵式學習”更多的是被迫和無奈。火車的狹小空間,不是寫作業的場所,老師要盡量少布置一些固定的作業,家長也要幫助孩子合理分配出游和寫作業的時間。希望假期結束的火車上,能更多地聽到對游玩的回味和感悟,而不是一車廂“特種兵”在埋頭奮筆疾書。
(原題為《“特種兵式學習”來了,別讓高鐵上補作業成為孩子們的假期標配》作者 胡欣紅 來源 潮新聞)
統籌:陳若松 編輯:楊晗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