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操盤手(第一代操盤手都有誰你知道嗎),一起來了解下吧。
第一代操盤手都有誰:
據統計,1999年和2000年前后,中國換手率股市高達400%,平均持有時間只有3個月左右。同期,美國紐約證券證券交易所的換手率只有86%,平均持股1.2年。中國資本市場充滿投機,股票市場的融資功能極度萎縮。當時,一些股票評論家憤怒地寫道:“如果在億安科技和中科創業方面作惡,那么銀廣夏和東方電子的欺詐和用羊頭賣狗肉將是致命的一擊。”。我們似乎很難找到正義。“誠實”這個詞一文不值嗎?
2002年左右,網上廣為流傳的一篇文章《中國第一批操盤手的真實下場》,描述了中國30大操盤手的情況,對他們的鼎盛時期做了最好的總結。2005年,升級版《中國第一批頂尖操盤手的風采和現況》問世,交易員人數擴大到72人。除了公司董事長和券商自營部門負責人,其中更多的是一個可以呼風喚雨的私募。
公司部門代表有漢龍集團的劉漢、劉坤,宏達集團的劉滄龍,三讀集團的張少鴻,上海邦聯的徐涵江,北大明天系的肖建華等。私募部門包括最早典型的界龍實業, 唐萬新高江,操縱者馬曉,在德隆達到巔峰趙笑云,青山紙業(600103)的股評人西藏,明珠華融等。券商部門包括交易瓊民源的廣發證券王寒冰,交易遼元德恒的遼國發高嶺,交易廣東電力的證券,西北前總裁馬世兵,例如,在未來幾代人眼中,同樣擁有豐富股票交易的天發企業龔家龍,和中路集團陳榮,在這份榜單上似乎并不引人注目。
似乎每個人都有不止一個精彩的故事,每個故事背后都折射出一個江湖。
關于第一代操盤手都有誰,就說這些,相比較現在來說,以前的私募操盤手更不容易做,我們再來看看第一代操盤手的境遇為何這么慘
第一代操盤手的境遇:
第一代處于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當時中國股市只有上海一家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是T 0操作,即當日買入,當日賣出。股票的漲跌沒有規律可循。
當時確實有一大批人一夜暴富。其他人看到了股票的巨大利潤,到處借錢,甚至以壓出房子為代價。這是因為人們的工資很低,很難拿出大量的資金來炒股。有的人在誘人的金錢方面喪失了理智,毫不猶豫的借高利貸炒股,徹底喪失了理智。那些理性的人賺錢了。那些因為不合理而虧損的人,往往跳樓,有的人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炒股,賺了還本金,然后迅速跑出國門。當時為了買新股,為了中標,他們提前一兩天在交易所外排隊等候(當時沒有電子交易)。場面相當壯觀。
在中國股市通過痛苦的發展慢慢進入良性軌道后,幾乎所有交易股票的第一代投資者都慘跌,當時剩下的賺錢的也不多了。今天,中國股市經歷了幾次慘痛的教訓,然后慢慢成長起來。不是第一代交易員進不了股市,而是資本沒了。在經歷了股市的慘痛教訓后,他們為高昂的學費付出了所有的錢,很難再站起來。這就是他們現在少的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制度不完善,相當一部分制度空缺導致秋后算賬。工行,最早的國家證券,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利潤和損失相互博弈,經紀人也相互博弈。不少一線老板被神壇挖走了,尤其是后來發生的國債事件,更是賭博操作的結果。此后,銀行與券商開始做三方綁定,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券商的有效監管。此時此刻,市場也處于歷史低點。
關鍵詞: 第一代操盤手 第一代操盤手都有誰你知道嗎 第一代操盤手的境遇 股市高手是怎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