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李麗
(相關資料圖)
增重后的大鵬
殺青時已變瘦的大鵬(左)
壓軸亮相的金爵獎入圍影片《第八個嫌疑人》近日舉行發布會,導演李子俊,編劇周汶儒,主演大鵬、林家棟、孫陽出席。
《第八個嫌疑人》以真實案件為基礎,講述長達21年的逃亡與追兇故事。片中,大鵬飾演一場驚天大案的幕后策劃者,林家棟則飾演鍥而不舍追查兇犯的刑警。為了展現人物在漫長歲月中的變化,大鵬先是增重了20斤,之后又在短短43天里迅速減重30斤。孫陽在發布會現場透露,拍攝時,大鵬一度因為太過虛弱而暈倒。
大鵬卻說,不愿意大家太過關注他的“減肥故事”,一方面這是作為演員的他應該做的,另一方面這種迅速減重的方式也不值得推廣。在發布會后接受記者采訪時,大鵬還坦承他多年來作為“半路電影人”的不自信:“我總擔心不能跟現在的年輕觀眾產生共鳴,擔心自己不能跟上他們的步伐。我始終希望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撥觀眾,不想成為大家眼中那個‘他的東西舊了’的人。”
在最不自信的時候遇到這部戲
問:為什么會選擇跟李子俊導演合作?
大鵬: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無論作為導演拍電影,還是作為演員參與電影,除了電影以外更重要的事是你跟什么樣的人一起工作。我很喜歡子俊導演。他從2017年劇本還沒開始創作的時候就開始跟我聊這個故事,甚至已經討論到很多細節。我想,他一定是特別希望我參與這個事,所以在我這么多電影里,這是唯一一部我還沒看劇本就確定出演的電影。
問:為什么那么喜歡李子俊?
大鵬:他每次跟我聊這部電影,都會熱淚盈眶,我能從他的眼神里看到那種對事情的執著和投入。這讓我想到我最開始籌備《煎餅俠》的時候,別人都覺得“那是什么玩意”,怎么會出現“煎餅俠”這三個字的組合呢?我一直堅定地跟別人描繪我要拍什么,這種狀態我在子俊身上也看到了。所以我喜歡他,想跟他合作,無論演什么角色,我都會覺得美好。
問:你2017年就決定接演這部戲,那正好是你執導的第二部電影《縫紉機樂隊》上映的那年。當時你剛從演員轉型成為一個成功的導演,不是嗎?
大鵬:我拍的第一部電影《煎餅俠》很受歡迎,其實有一個前提。之前我拍網絡短視頻,做搞笑節目,在網上積攢了大量的關注,最后大家把對我的喜愛帶到了我的處女作電影里。但是到《縫紉機樂隊》的時候,我覺得我明明是有進步和提升的,所以也對這部電影有更高的票房期待,但2017年國慶檔競爭很激烈,最終市場反饋還是低于我的期待。從那之后我好像進入了一個漫長的不自信時期,覺得自己始終做不到更好,或者說,雖然已竭盡全力,但不相信事情會有更好的結果。
問:當時你對電影工作的看法發生了改變嗎?
大鵬:做電影是一份很有魔力的工作,它基于長時間的準備、拍攝和后期。你現在看到的成果,其實幾年之前就種下了種子。所以它會給你一種心理上的微妙感受,仿佛上映的頭幾天就決定了你過去幾年全部的付出。也許是三天,也許更短,所有的付出就有了結果,你再怎么努力都沒辦法跟這個結果搏斗。所以,你會有一種巨大的無力感。
問:《第八個嫌疑人》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
大鵬:對。它當時還沒劇本,只有一個故事,然后有一個新人導演滿懷熱情跟你描述未來的樣子。就是在那個時間點,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更多,所以我很珍惜那個機會。
塑造角色不光是胖瘦那么簡單
問:這部影片的故事有21年的時間跨度,你怎么把握人物在時間長河中的變化?
大鵬:在討論《第八個嫌疑人》的時候,我發現一部分人會把注意力放在我增重20斤又減肥30斤上。但我覺得,如果塑造角色只是靠胖胖瘦瘦,那未免太過簡單了。外表當然是個基礎,是你靠近角色的方式,但更多的還是演員內心對角色的理解。比如我們小時候看電影,常常會把一個電影中的好人壞人很明顯地區分開來,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扮演了一個壞人,你要怎么去說服自己去演他,你又怎么去理解他的動機?
這部戲很吸引我,因為很少有片子會展現那么長的時間跨度,能讓你看到一個角色從生理到心理這么大的變化,這讓我覺得很有挑戰。
問:這個角色,為何需要先增重后減重?
大鵬:導演和編劇跟我聊過,角色的體形變化有兩種選擇,一是年紀大的時候更發福一些,另一個則是更精瘦一些。我們都覺得后者更好——他當老板的時候意氣風發,又白又胖,但經過21年歲月的摧殘后變得又黑又瘦。拍攝的時候是按照時間順序拍的,開機前兩個月我就開始狂吃,到開機的時候已經胖了20斤。集中拍完角色年輕時期的戲份之后,他們開始拍林家棟和張頌文兩位老師的戲,我就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去瘦身。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吃得很克制,基本吃不到有味道的東西,都是水煮菜和雞胸肉。每天鍛煉四次,早上和晚上是有氧,中午和下午是無氧。
但我覺得這并不是一個值得提倡的減肥方式。其實大家注意飲食,再加上運動,自然會保持一個更好的身體狀態。
問:減重不容易,那增重呢?
大鵬:其實把自己吃胖20斤也不太容易。有一段時間,我坐在椅子上都覺得身上的贅肉在影響我的呼吸,會很喘。
問:作為演員,你會很想顛覆過去自己在觀眾心目中的既定印象嗎?
大鵬:作為演員的我,接到的角色經常是喜劇,其實就是因為大家習慣了十幾年前在網絡上我的那個樣子。可能大家期待我就是那樣,但對我來說,我已經改變了。比如在家庭群里,我爸到現在還會轉發我以前的《屌絲男士》片段,但我看完會問自己,你現在還能還原當時那種表演嗎?我覺得我做不到了。因為我的狀態,我對事物的理解,都發生了變化。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接觸多種類型的角色,而不是重復又重復。
問:你又當導演,又做演員,時間其實不夠用吧?
大鵬:確實,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現在更多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導演的電影上,比如今年就有《保你平安》和《熱烈》兩部戲跟大家見面。當我投入更多精力在這方面,另一方面肯定會有損失,所以我會更珍惜自己作為演員去出演每一個角色的機會。
問:這次在片中說粵語,對你來說難不難?
大鵬:我自己是北方人,顯然東北話才是我的舒適區,粵語對我來講確實是個坎。從開機之前就有粵語老師跟著我,但拍戲的時候,如果對手戲演員有什么即興的臺詞,我就不知道要怎么反應了。直到中期的時候,我跟這個角色越來越融合,對說粵語也有了更多自信,變得敢于發揮了。
這個過程中,導演給了我很多信任。他會說,講得不標準沒關系,你的表演狀態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粵語講得不好,還可以在最后配音的時候彌補,表演就沒辦法彌補了。
期待自己永遠跟年輕人有共鳴
問:你自己也是導演,在劇組的時候,你當導演的那一面會“冒頭”嗎?
大鵬:這次導演的班底很多都來自香港,他們有自己的一套規則,我是抱著學習的心態來的,想看看人家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什么解決方法。
我個人的成長過程有些特別,我是記者出身,后來拍短視頻,再后來才拍電影。我不像很多同行,他們從一開始就在專業院校或各種劇組里成長,而我總覺得自己身邊都是很優秀的人,心里總會有一些不自信。所以我愿意花一些時間去參與其他電影的拍攝,去跟不同的導演合作,這也是我當導演過程中一種成長的需要。
問:那你從李子俊導演的劇組里面,學到的最受益的部分是什么?
大鵬:我以為我會學到具體的方法,但最后我總結出來的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那就是他對事情全身心的投入,永遠年輕,永遠熱血沸騰。
問:暑期檔你執導的第五部電影《熱烈》要上映了,有自信嗎?
大鵬:這次《熱烈》給了我一個全新的體驗——以前我都是自導自演,《熱烈》是我拍的第五部導演作品,也是第一部我自己沒有參與演出的電影。它帶給我一個巨大的沖擊,那就是做導演原來可以這么純粹、這么快樂、這么享受。因為跟我合作的伙伴都很優秀,他們會幫我實現我腦海中對角色的想象,甚至超越我的想象。
問:說說你對未來的期待吧。
大鵬:我想經歷我沒有經歷過的事,出演我沒有經歷過的角色。另外,我是一個生理年齡四十多歲的人了,我總是會擔心能不能跟現在的年輕觀眾產生共鳴,擔心自己能不能跟上他們的步伐。我希望始終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撥觀眾,千萬別成為大家眼中那個“他的東西舊了”的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