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頂端新聞報道,6月26日,有網友發文稱今年2月安徽省廬江某中學上臺搶演講教授話筒學生高考失利,成績為387分,引發關注。27日,學校高三一位畢業生告訴記者,網上所傳內容不實。
造謠“搶麥男生”高考失利,這是為何?事情還得從頭說起。據媒體此前報道,今年2月19日,一則標題為“合肥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陳某友講座中被學生轟下臺”的視頻,在多個網絡平臺流傳。陳某友講述的“學生們讀書就是為了錢,不要談什么理想抱負,金錢就是力量,有錢就有一切”等偏激言論,引發臺下高中生反對。該校學生蔣某上臺“搶麥”,并告訴臺下學生,學習為了錢的言論是崇洋媚外,學習應該是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事件很快在網絡發酵,網友對學生“搶麥”行為也褒貶不一,有人認為男生的行為很勇敢,但也有人認為他太沖動。不管怎樣,事件很快以陳某友停課接受調查而告終,從官方結論也不難看出其中是非曲直,身為教師公開發表不當言論的確不妥,而學生的行為也獲得了主流輿論的肯定與理解。
(資料圖)
但自從“搶麥”以來,該男生就遭到網絡上各種惡言惡語,對他也造成不小影響。這次又造謠其高考失利,更看出來一些人的不良居心。當“搶麥男生”高考失利的消息傳開,評論區就不乏有一些陰陽怪氣的聲音,對其冷嘲熱諷。但有些道理必須講講清楚,有些是非也必須得講講明白。
首先,高考分數是個人隱私,惡意傳播已侵權,造謠生事更是觸法。據媒體報道,高考成績公布后,校方為保護學生隱私,禁止違規宣傳高考成績。所以,那些試圖利用高考成績來興風作浪的人都消停了吧,別在法律和道德邊緣瘋狂試探。
其次,分數高低并不能和品行優劣畫等號。主流輿論肯定“搶麥男生”的行為,是因為其正直的品格和由此彰顯的愛國情操,而分數高低和一個人的品行并無干系,試圖拿分數來否認其人格的做法,既幼稚滑稽又低劣無比。
到底是誰在背后造謠生事,必須依法依規查清楚,并嚴肅處理,才能讓這些無中生有的好事之徒閉上嘴。造謠可恥,網暴更可惡,為何這些人要揪著一名學生不放,究其背后原因,恐怕還是價值觀出現了偏差。在互聯網上,不乏有這樣的“杠精”,他們喜歡在輿論場“唱反調”,遇事先“噴”了再說,被情緒裹挾,靠偏激言論博出位。
不可否認,如今,在紛繁復雜的輿論場,每個人都有麥克風,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見解也很正常。但必須要強調的是,網絡空間雖有一定的隱匿性,但仍屬于公共空間,個人表達要有法治意識、邊界意識,有的價值必須堅守,有些底線不容突破,才不會被流量和情緒帶偏了節奏。而遇事多一些包容與理解,少一些惡意與戾氣,才能固本守正,維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這對身處其中的你我都是好事。
上游新聞評論員 龍春暉
編輯:康磊
責編:王蓉
審核:陳旭
關鍵詞: